2022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之年,也是落實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保持“進”的態勢,持續推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高品質發展;把握“高”的要求,更高水準、更大力度落實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現“新”的作為,奮力推進現代化新湖南建設,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生態環境部門如何以高水準保護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值得深入思考。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為了更好以高水準保護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生態環境部門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快更好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
加大“放”的力度。探索建立和實施審批正面清單,明確全省範圍內不納入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項目類型,以及可採取環評告知承諾制的行業、企業,對於列入正面清單的建設項目,不再納入環評管理範圍或可簡化程式。同時,進一步拓展環評告知承諾制實施範圍,爭取對部分項目環評實行豁免管理。加強對第三方環評公司的管理,探索建立效率和文本品質雙考核,壓縮時限。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加強招商引資規劃與“三線一單”管控措施的有效銜接,提前高標準對接招商引資項目。
優化“管”的方式。探索建立執法正面清單及輕微環境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加強信用等級評價及“五好”園區評定結果與執法的有效銜接。對信用等級高、管理水準高的做到無事不擾,對信用等級低、管理水準低、有違法行為的加密監管頻次,發現違法行為頂格處罰,提升企業守法意識。加強信息化手段在執法領域的應用,以大數據為依託,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水準。推進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壓緊壓實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提升“服”的實效。優化創新審批模式,推行“互聯網”線上辦理,最大限度做到“不見面審批”,真正實現企業少跑路。對重大項目靠前服務,提前介入,將建設項目存在的環境問題解決在前段。充分發揮專委會、標委會、專家庫等智庫作用,常態化推進百名專家進園區入企業紓困解難,做到既嚴格監管又上門服務,推進問題常態化解決。加強對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技術培訓和指導,提升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準。
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産業綠色轉型升級,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培育壯大綠色節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綠色環保産業,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減存量”“優增量”並重,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增加清潔能源使用,不斷形成能源結構多元合理、能源消費清潔集約的良好局面。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充分挖掘“公轉鐵”“公轉水”等方面潛力,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和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運輸為主的格局。推動用地結構調整,嚴控化肥、農藥使用量,促進減量增效,著重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突出問題。
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牢牢抓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要求納入“三線一單”分區管控體系,與現有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和用途管制要求相銜接,落實到環境管控單元。突出水、氣、土、固廢、溫室氣體等要素領域污染物協同控制要求,優化治理目標和途徑,增強要素污染防治與碳減排的系統協調性。強化“一江一湖三山四水”重要生態功能區域保護,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與凈化功能。在區域、園區層面組織開展試點示範,開展多層次、多樣化試點示範,逐步形成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工作的配套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開創具有湖南特色的綠色低碳工作新格局。
推進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構建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把握住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扶持生態旅遊産業發展,推動開展美麗鄉村、生態旅遊示範區等建設,規範引導種養業及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旅遊産業。支持生態農業産業發展,幫助認定一批有機農産品基地,因地制宜培育綠色食品産業,支持建設有機食品和有機農産品生産基地,發展有機食品、農産品加工業,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針對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機制,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走出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實現生態資源的保值增值,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水準
完善補償體系。堅持以案例為抓手,落實《關於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建立完善部門協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機制。落實《湖南省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在全省環境高風險領域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落實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考核機制,協調財政部門加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在生態環境領域的使用額度。完善流域補償機制,探索加大補償資金額度。探索建立大氣補償機制或獎補機制,由環境空氣品質差的市州適當補償生態環境品質好的市州。
完善宣傳體系。持續推進新聞發佈會制度,及時向公眾宣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環境品質情況。充分利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重要節點,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多樣化開展宣傳活動,加大生態文化産品的産出力度,開發貼近群眾生活的實用生態文創産品。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宣傳帶進基層、社區、企業、校園和家庭。建好用好湖南省生態環境公眾參與平臺,鞏固提升環保設施單位和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水準。創新志願者服務體系,持續開展“綠色衛士”三下鄉活動,打造品牌。
完善信息化體系。加快推進監測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化水準,完善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推動各層級、各部門間數據互聯互通與共享應用。啟動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運營,推進大數據建設成果在全廳範圍的推廣與應用。啟動智慧生態項目立項和建設,充分利用省部共建有力契機,推動《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試點》落實落地。強化各平臺數據的互通共享,互利互惠。
(作者 劉翔 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