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業界資訊  > 正文

蔣濤:構建牢固技術應用體系 共促開發者與行業AI化

2019-01-18 17:33:54 | 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 鄭思雯
分享到:

  國際在線消息:為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優惠政策,發揮行業組織優勢擴大信息消費、驅動新一輪經濟騰飛,1月18日,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9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年會以“軟體定義的時代”為主題,前瞻軟體定義的産業方向和技術路徑,探索新時代推動軟體高品質發展的措施機制,持續推動軟體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和廣泛影響。年會突出促進民營軟體企業轉型發展,探討開源生態下的中國軟體産業發展之路,圍繞掌握核心技術,切實推動新軟體、新生態、新模式,重點聚焦軟體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建設中的核心引領。

  大會現場,CSDN創始人、總裁蔣濤發表“ AI定義的開發者時代 ”主旨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謝謝!很高興受組委會的邀請跟大家分享前面華為汪總講的特別好,我接著他也很好,開發者生態,我們做這個已經做了20年了。我是程式員出身,1991年開始投身軟體開發。互聯網時代建了CSDN和中國軟體開發者社區,一直做到現在,為中國的開發者提供服務。

   過程中我發現技術,就像汪總提到的,大會的題目叫軟體定義時代,還有一句話叫軟體吞噬世界,AI在吞噬軟體,所以我分享一下我在這塊看法,開發者生態在AI時代將如何去發展。我們是做了很多年,所以圍繞著開發者的各種服務也都非常多,包括辦大會、辦雜誌、辦出版社、做招聘、做培訓。雖然我們的社區還是最受歡迎的,我們註冊用戶,註冊賬號六千多萬,去年的時候把那些重復的,還有一些stem的去掉了,去掉我們到現在註冊用戶2700萬,去年一年增加了300多萬。還有一個社區叫GitHub,他們公佈的數據是3100萬,他們的註冊會員,我們是全球第二,還保持了非常高的訪問量,特別在網站的排名。

   這個網站之所以還有這麼大的生命力是因為技術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我們2015年就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一起辦了中國人工智能大會,去年我們還辦了區塊鏈大會,技術總是在不斷進步的。而開發者是對技術最敏感的,大家剛才看,有很多的技術,但是真正落地到實際應用的技術是每天可以在開發者社區得到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是我們統計在CSDN博客上發表文章的數量,我後來歸納為一個三倍速定律,就是一個新的技術是不是真的成為一個會影響到每一個行業的一個技術、落地的技術,要看開發者是不是真正在動手學習和使用它,在討論它,在去真正的用這個技術在做東西。

   我們看人工智能我們,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Tensorflow三個關鍵詞抽出來,我們發現2012年到2013年是一個節點,文章數突然增加了三倍,原因是什麼呢?如果作為AI熟悉的,人工智能熟悉的就會知道,2012年深度學習出現,在比賽打了第一名,告訴了所有的工業界深度學習的時代到來了。所以2013年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文章大幅的增加。第二次增加是2016年,深度學習的文章從2200篇增長到6300篇,原因是AlphaGo出現以後大量的開發者開始進去,這次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發展,區塊鏈我們也做了一個對比,大家自己可以看一下。物聯網據我們目前來看,雖然前面騰訊介紹了他們叫微瓴。物聯網系統,我們坦率的講現在沒有看到一家有在開發者社區裏面獲得認同和支持的,雖然華為有LiteOS,谷歌也有很多系統,但是沒有真正的落地。

   所以一個技術真正到行業變革還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首先要構建底部的技術,再構建上層的應用,最後到行業的變革。還有整個技術基礎形態的變化,有的時候做的太早並不一定是合適的。我們可以看到計算的變化、數據的變化還有連接的變化,這些都是技術革命、技術産業和新技術應用的一個關鍵指標。

   技術創新怎麼能夠改變一個行業呢?我們講AI定義時代,或者軟體定義時代。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大家都在天天使用,就是滴滴打車,Uber。原來我們坐計程車其實也有GPS定位,也有顯示屏,但是作用是孤立的,整個的價值是非常弱的。我們一旦串聯起來,這些數據串聯起來,通過手機獲得了更豐富的信息,通過雲端服務把這些供方和需方的需求連接起來産生一個巨大的應用市場,也産生了一個巨大的,也可以説移動應用時代最大的一家公司,也是GPS應用的最有效的典範。大家都沒有想到最後用在這個方面。技術也會改變一個産業,就是整個的出行的産業改變了,技術也會改變一個職業。就像2016年AphlaGo打敗了李世石,那麼圍棋界發生了什麼,圍棋手發生了什麼。剛才講聶衛平圍棋道長,他的用戶,就是學生數增加了5倍,因為大家突然發現圍棋其實是一個對人的思維有很好訓練的,所以因為AphlaGo,全世界最大的一個PR造成了圍棋人口在中國和全世界的一個爆炸性的增長。

   第二,所有的圍棋手現在要學代碼了。今年國慶節我下了30年的業餘棋手,我今年把AphlaGo公佈了他的論文,但是沒有公佈原碼,這個沒有關係,公佈了論文之後這個智慧就被程式員吸收了。所以比利時的一個程式員根據DeepMind發佈的論文寫了一套AI的軟體,叫“Leela”,然後開源了。而且沒有計算,沒有大規模的DPU,所以放在網上,讓願意參與的用戶訓練這個模型,沒有幾個月以後它的水準就達到世界頂尖,就可以打敗職業棋手,也成為職業棋手去那裏訓練的一個機器,過去的職業棋手到了最高水準的時候,大家互相是不服氣的,你下的好還是我下的好,我們也説不通。同一個的認知也説不通,現在都問AI,有老師,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圍棋手每個人回家都對著AI進行訓練,小孩也是一樣的。小孩的學習就發現,我們可以用AI幫助它,這個就是産業被AI化以後發生的變革。人和AI共存,人從AI中間學習,人運用AI更好的訓練下一代的棋手,小棋手和職業棋手,所以所有棋手的水準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整個市場的容量實際上在擴大的,有很大範圍的提升,也有非常多有趣新的應用做出來。

   所以我們説AI是不是會消滅50%人類的工作,是會的。但是它也會創造更多的技術,這是每一代技術革命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們需要學會就是怎麼和AI共存,怎麼利用AI發展自己的職業。對於每個産業來説,可能在未來10年20年都面臨這樣的挑戰,就像圍棋手碰到的挑戰一樣,就像計程車碰到的挑戰一樣,就是怎麼把數據智慧應用到你的行業裏面去,改變和創造新的用戶場景。

   這個裏面有非常多的機會,但是也有很多的坑,因為這個路徑到底什麼樣的,大的方向大家都看清楚了,我們就是從北京走到深圳去,這是改革的路線,必須這麼走。但是怎麼、走過去、用什麼方法走過去,現在我覺得是支撐行業整個的技術。第一個,雲計算從2006年亞馬遜的,AWS的成熟,到現在的IoT,所有的萬物互聯的數據。剛才説智慧樓宇,現在智慧樓宇真正被採集、數字化的可能還是小數點,零點幾,我們從4G連接要到5G連接,我們的AI演算法到底能做什麼。我們想像中的AI可能是科幻片告訴我們的。雖然實際上AI演算法還是很不成熟,但是這些技術都在快速的進步。

   還有去年大火又大落的Blockchain,我們統計起來就是未來改變實際的五項技術,Basic,因為五在駭客語言裏面代表S,這次大家要密切關注它的發展,通過這些發展再影響到每個行業。我們認為每個行業都會産生自己的大腦,就像圍棋手有自己的AI大腦,現在計程車和所有的出行有了滴滴的大腦,在每一個行業裏,你的行業大腦什麼樣子呢?這些行業大腦會是什麼樣的一個進展呢?我們也分成不同的級別。你有沒有數字化,數字化以後有沒有做數據的分析,所謂商業的智慧,有了分析能力有沒有預測能力,能不能用演算法做預測,做提前的分析,用所有的演算法驅動這個商業的決策,這就相當於過去軟體行業裏面講的CMMI,有5級,你這個行業裏面做AI的MM成熟度到了什麼級別,數據量到了什麼級別,演算法到了什麼級別,我們可以對每個行業都進行這樣的分析,這樣我們能夠看到不同行業其實會有不同的速度的。

   Basic來臨的時候會創造新的經濟,就像我們滴滴和優步,不僅和過去的計程車公司完全不一樣了,而且基於這個上面可以做的事情非常豐富的,無論對無人車還是外賣,對大量的出行交通數據想像空間非常巨大的,。所以這是一個新經濟時代,跟過去行業的劃分都不一樣了,在行業裏的競爭對手可能並不一定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這個新經濟的模式要怎麼出現,還是要有一些先決條件,這個裏面劃了一下成熟度。有沒有行業專家懂AI,懂大數據,又懂行業的,很少很少。系統工具是不是完備,AI的工程師是不是足夠多,還有行業的數據是不是足夠,這些我覺得都是産生新經濟模式的基本條件,這些基本條件目前還都在逐步的要完善當中。我們作為一個最大的開發者社區,我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首先我們要幫助更多的開發成為AI時代的開發者,他們要掌握更多AI的技能,為我們知識賦能。讓軟體工程師成為AI的工程師,讓他們學會數據和演算法。

   第二,也在做職業賦能。當你學了這些技能以後,要找到那些企業用這些技術,用這些人。第三,很多人掌握了這個技術,但是沒有場景,怎麼搭建這樣一個場景。就像華為在做開發者雲,百度也在開放自己的AI,都是把自己的能力釋放出來,這些能力是面向開發者的,AI的能力,但是我們還需要的是行業的數據和場景,我們也建設了這個一個社區,新型的社區,面向開發者可以把自己的演算法和模型提交上來。面向用戶和行業用戶可以把自己的數據提交上來,就可以産生應用的成果。我們每個行業可能都需要邁出這一步,找到你這個行業的數據級、封閉場景以及工程師的演算法驅動它。希望我們能夠和每位合作,讓中國的開發者和中國的行業更快的AI化,謝謝!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