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2017-03-07 12:29:4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16個區的名字都大有來頭,嘉定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寶山因“山”得名……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關心上海“奉賢”名字的含義,全國人大代表、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黨委書記孫躍明告訴總書記,相傳孔子高徒言偃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就是要見賢思齊。

  其實不僅是奉賢,上海16個區的名字都大有來頭,靜安區因靜安寺得名,嘉定區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寶山區因“山”得名……記者一一盤點。

  黃浦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老西門。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科學會堂1號樓,經過整修的1號樓,仍保持原有法國建築風格。

  黃浦區因黃浦江而得名。南宋時期,吳淞江有條支流叫“黃浦塘”,元代河道漸寬始有“大黃浦”之稱,明代大黃浦改造疏浚,河面不斷開闊改稱“黃浦江”。抗戰勝利後,全市分設30個區,第一區因瀕臨黃浦江,以江名黃浦為區名。

  黃浦區的風景名勝數量很多。有福州路文化街、外灘、豫園和老城隍廟以及人民廣場等等。上海開埠時,福州路是黃浦灘旁東西向的土路,最初為外灘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築成泥砂石子馬路,因附近設有基督教倫敦會傳教機構,當時名“布道路”、“教會路”。西方殖民者在黃浦灘沿岸修築馬路,築成黃浦灘路。西方僑民將其喚作“The Bund”,中國人譯之“外灘”。白渡橋至金陵東路的一段黃浦灘,因位於上海縣城廂之外的浦灘,被習稱為“外灘”。

  徐匯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80年代的徐家匯。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田林路商業街 ,至1990年,已設有商店116家、菜場2家、集貿市場2處。

  徐匯區因“徐家厙”得名。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在上海縣城西建農莊“瀼西草堂”,其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處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徐匯區的名字也來源於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他曾在此從事科技活動。從此徐匯成為上海開埠以來中西科技交流的發源地之一。

  長寧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觀之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寧區因長寧路得名。長寧路是前身叫“白利南路”。因長寧路橫貫境內,1945年置區時命名為長寧區,解放後沿用區名。

  法華地區是長寧最早繁榮起來的區域。明代中葉,法華始成集鎮,至清乾隆、嘉慶時鼎盛。咸豐十年(1860年)後,因屢遭戰火,河道淤塞,市面蕭條。上海開埠後,中外商賈先後在曹家渡、周家橋地區購地建廠,百工居肆,匯聚成市。自明至清,法華地區手工棉織業漸趨發達,家織土布行銷鄰近各省。光緒十九年(1893年),信昌絲廠在極司非而路開設,生産”廠圖牌”繭絲,遠銷歐洲。清末,極司非而路沿線及北新涇鎮地區有工廠近10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國內倡用國貨,民族工業崛起。至1937年初,境內民族資本創辦的工廠共102家,外國資本開設的工廠5家。

  靜安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19世紀的靜安古剎。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20世紀50年代老城隍廟大殿廣場。

  靜安區因靜安寺得名。靜安寺相傳建於三國孫吳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間,從吳淞江畔遷入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抗戰勝利後,靜安區境域劃分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區。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英租界當局在今愚園路172號設立了靜安寺巡捕房,這是以靜安寺寺名為地區命名的最早記錄。此後,1943年8月,汪偽政府在“收回租界”後,將靜安寺巡捕房更名為靜安寺警察分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按原警區建立了32個區公所,最初以“第一”、“第二”等序號命名,後不久又加入了地區名稱。當時的“第十”警區,即為“靜安寺”警區。不過,在向外公佈這些名稱時,“寺”字被省略了,成為“靜安區公所”。這也是“靜安區”三字稱呼首次出現的記錄。

  普陀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1958年建成的長風公園。

  普陀區因普陀路得名。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分設31個警區,蘇州河(吳淞江)以南地域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戰勝利後,仍按舊時警區地域設“第十三區”,1947年改稱普陀區。“普陀”得名于1920年前後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築“普陀路”。

  普陀區是上海市各區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一個區。早在20世紀初,來自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少數民族同胞,為逃避戰亂災荒來滬謀生,遷入區浜南地區者絡繹不絕。至民國34年(1945年)5月,有2706名回族同胞來區內定居。

  虹口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1902年的乍浦路景貌

  虹口區因虹口港得名。虹口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過去叫沙洪,沙洪和黃浦江交匯處被稱為洪口(虹口),這就是虹口區名稱的由來。

  虹口區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多河道港汊,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現留存的有黃浦江、吳淞江和以虹口港、沙涇港、俞涇浦為主的虹口港水系河流15條。吳淞江古稱松江、松陵江、笠澤江,開埠後下游俗稱蘇州河,為太湖入海的主要水道;虹口港位於區境南側,亦稱沙洪、串洪,全長1.53公里,寬18-20米,最狹處12米;斜塘位於區境北部,又名新浜,漲潮時可航行8噸水泥船和木船,為江灣鎮通往北側鄉間的一條水道和灌溉兩岸農田的渠道。

  楊浦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黃浦江畔工業帶。

  楊浦區因楊樹浦港得名。昔日楊浦,河網水鄉,有河流100多條。西南部有條“楊樹浦港”縱貫于地境中部。歲月變遷,境內河流十之八九填沒,僅剩19條河道,而楊樹浦仍在。

  作為一個教育大區,區境最早的小學是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引翔港鎮創辦的厚仁義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為厚仁初級小學堂。最早的中學是光緒三十二年創辦的上海浸會大學預科。境內最早的大學是上海浸會大學,創辦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光緒三十三年自四川路遷至區內軍工路,民國3年定名滬江大學。迄解放時,境內共有高等學校9所,通過1952年院係調整後,存有4所,後又陸續新建、遷入11所。1990年,境內共有全日制高等學校15所,佔全市近1/3。

  閔行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閔行汽車站。

  閔行區因“閔行鎮”得名。此鎮在明弘治年間叫“敏行市”,在現閔行區南部。正德7年的《松江府志》開始將此地稱為“閔行”。相傳因文人閔其遊學途中去世葬於此地,閔行鎮以其姓得名。

  閔行區所轄地區歷史上屬上海縣最後的轄地。上海縣的歷史根據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為4000多年前村落遺址,考古學界據此把上海成陸史上推2000年。

  寶山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寶鋼百貨商場。

  寶山區因“山”得名。鄭和下西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但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水流湍急,卻沒有導航標誌。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長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舉煙、晚上明火,為來往船隻指明航向,當地百姓稱其為“寶山”。

  區境內地勢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淺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傾斜。南部江灣、五角場一帶基岩埋深約280米;大場為一殘丘,基岩埋深僅270米;顧村、吳淞、寶山城廂一帶約300米;羅店、月浦一帶約340~350米;長興、橫沙兩島一般為300~310米,長興島鳳凰鎮以西可深達400米。在廣布的侏羅繫上統地層中,羅店、大場、江灣一帶殘存著古生代地層,據地質部門鑽探資料表明,為寒武係中下統地層。在吳淞、寶山和長興島鳳凰鎮附近及五角場一帶埋藏著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崗岩體。另外,在月浦到盛橋一帶有小片石英閃長粉岩及閃長粉岩存在,侵入時代尚不清楚。

  嘉定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50年代老嘉定縣望新鄉的農民住宅。

  嘉定區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南宋嘉定十年,當時的昆山縣東境春申,安亭,臨江,平樂,醋塘5個鄉析出置縣,以年號“嘉定”作為縣名。這5個鄉後改名為依仁,循義,服禮,樂智,守信。此外,嘉定還有“疁城”,“練川”,“三儂之地”等別稱。

  區內河流漢港眾多,清光緒前,長途運輸皆依水路,“商人而來者,舳艫相銜”。其時,水上專業貨運路線,通往境外的有嘉定至蘇州、松江諸線,境內的主要有縣城至南翔、黃渡、婁塘、外岡、紀王諸線。清光緒三十年(1904)始有輪船客運。翌年,滬寧鐵路築至南翔,民國17年(1928),境內第一條公路嘉羅公路築成,陸上專業運輸漸見興起。民國18年和民國35年專業汽車客運和貨運相繼發端。到1949年,全縣水運有客輪路線3條。

  浦東新區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老周浦鎮。

  浦東新區因位於黃浦江之東而得名。 “浦東”二字最早出現在南宋,當時華亭縣有“浦東”在內的5個鹽場。浦東新區可以説是上海最年輕的區,因處黃浦江東而得名。

  浦東是上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浦江大橋、海底隧道、磁懸浮列車、地鐵線路織成密集的交通網絡。跨越黃浦江交通設施有南浦、盧浦、楊浦、徐浦4座大橋,上中路、龍耀路、打浦路、西藏南路、復興東路、人民路、新建路、延安東路、大連路、翔殷路、外環線11條車輛隧道和1條外灘人行觀光隧道。跨海交通設施有通往崇明的上海長江大橋(隧道)和通往洋山的東海大橋。

  松江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松江方塔園。

  松江區因吳淞江得名。東漢時期,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松江古時也有華亭之稱。唐天寶年間置華亭縣,元代升為華亭府。因為“吳淞江”就在華亭府境內,次年“華亭府”改名為“松江府”,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首”美譽。

  松江是“上海之根”。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個縣;從古海岸線形成時算起,距今約7000年曆史,是上海市成陸最早的地區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先民們在九峰一帶勞動生息,創造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型文化和廣富林文化。史載,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早在4000年前,魯豫皖地區的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文化部族為躲避洪災和戰亂遷入松江,移入了外來特徵明顯的“廣富林文化”,從考古發現的建築物特徵、禮器用品紋飾以及生活垃圾堆場規模來看,廣富林應是古老的上海城鎮之根,松江廣富林文化以血脈相通的柔美經緯,編織起海納百川、多遠文化交融的搖籃。

  金山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金山大橋。

  金山區因“金山島”得名。金山三島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組成。大金山頂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由於岸坍陷後退,宋代淪入海中,三個頂峰出露海面,構成現在的三個島嶼。

  青浦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1949年5月14日青浦解放。

  青浦區因“青龍鎮”和“五浦”得名。明嘉靖年間,因地域寬廣,不易治理,將華亭縣和上海縣境內五鄉置青浦縣,隸屬松江府,設縣治于青龍鎮。因縣治在青龍鎮,縣境東部有五浦(趙屯、大盈、盤龍、顧會、崧子),就有了青浦的名稱。

  青浦區土地資源、淡水資源和水産資源都很豐富。耕地面積29078.3公頃,適宜種植稻、麥、蔬菜和水生作物等。青浦區水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22.1%,位於西北部的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淀山湖跨青浦區和昆山市,面積約62平方公里,在青浦區境內為46.84平方公里,約佔75.5%。區境淡水資源豐富,擁有水總量為116.63億立方米,人均擁有2.65萬立方米,比全國人均高出10多倍。水産資源可養魚水面有 1.1萬餘公頃,養殖魚類達59種,有青、草、鱖、鳊、鯉、鯽、銀魚、鰻、鱔等上等魚類。

  奉賢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老奉賢黃浦江西渡口。

  奉賢區相傳因“言子講學”得名。 “奉賢”二字的由來,多數人主張和言子講學有關。言偃,字子遊,是孔門72弟子之一,常在南方傳播孔子學説。相傳言子到此地講學,“奉賢”就是出自“奉子遊之賢”。

  奉賢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的一個市轄區。距今三四千年前,奉賢縣境內西部地區已有古人類居住生息。春秋時屬吳地。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西元前223年(楚王負芻五年),秦滅楚後屬秦境。

  崇明

【圖説上海文】科普:上海16個區因何得名

金鰲山山門。

  崇明縣因地理位置和旖旎風光而得名。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間,崇明島露出江面,時稱東沙和西沙。唐神龍年間在西沙設鎮,取名“崇明”,“崇明”意為高出水面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崇明手工業歷史悠久,宋、明、清期間,以鹽業、沙船業和民間紡織業為其主體。辛亥革命後,民族工業逐漸興起,先是紡織業,繼而建立電力工和機械工業。1919年起,資本家杜少如等在堡鎮鎮相繼興辦的大通紗廠和富安紗廠,是崇明民族工業中資本最多、規模最大的工廠。1949年崇明區解放時,工業總産值僅462萬元,佔工農業總産值的11.7%,行業只有紡織、電力、機械、印刷、碾軋、釀造等幾個,多為小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