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早熟 大眾缺乏認知就診率低

2017-05-31 08:41:42|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兒童性早熟危害長遠 大眾缺乏認知就診率低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5月30日報道:夏季穿著單薄,孩子的身體變化容易被家長髮現,每年夏季,上海各大醫院的兒科都會迎來一輪性早熟就診小高峰。但總體上看,由於大眾對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兒童性早熟就診率偏低。性早熟會對兒童身心造成長期危害,需引起廣泛重視。

  上海開展的“關愛·成長——兒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項目”,旨在通過政府倡議,醫院專家的支持,提高大眾尤其是兒童家長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樹立科學觀念並找到適合的治療對策。“六一”前小長假期間,多名內分泌專家放棄休息來到上海市兒童醫院為孩子們義診,並進行“科普”。

  “11歲就發育了,是不是性早熟啊”

  “經常有家長來問,孩子11歲就發育了,是不是性早熟啊,其實,這根本連性早熟的邊都挨不上。”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嬪教授表示,女孩在8周歲以前出現乳房發育或在10周歲以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在9周歲以前出現陰毛鬍鬚發育、陰囊增大等,才能納入性早熟診斷的年齡界限,一旦超出這個年齡,就不屬於性早熟診斷範圍。

  在專家看來,家長們實在不必過於緊張。因為多數提前出現第二性徵的孩子都屬於假性性早熟或部分性性早熟,患兒多只有單一第二性徵的出現,並沒有性腺發育的中樞啟動。值得一提的是,性早熟的發生有較明顯的遺傳傾向。

  “發育年齡早,以後會長不高嗎?”

  “發育年齡早,以後會長不高嗎?”類似的問題,家長都非常關心。

  據介紹,醫學上,治療性早熟疾病的前提,是區分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王偉教授介紹説,真性性早熟也叫做中樞性性早熟(CPP),是臨床常見的兒童內分泌疾患,主要表現為性發育過早,骨骼成熟較快,導致骨骺提前癒合,影響患兒的終身高。目前大眾對中樞性性早熟疾病認知度低,造成患兒就診率低,以及治療不規範現象。

  李嬪教授表示,性早熟帶來的危害可分為近期和遠期。所謂近期的危害更多是心理上的,孩子身體上開始發育,但是心理節奏並沒有同步,由此導致這些孩子覺得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樣,進而出現孤僻、社交障礙等情況。而遠期的危害則主要表現為對孩子成年後身高的不利影響,這是由於性早熟會導致骨骺提前閉合,身高提前停止增長,受此影響,孩子成年後身高往往達不到遺傳身高或平均值。

  王偉教授表示,一旦臨床懷疑性早熟的時候首先要檢查相關激素,比如黃體生成素(LH),其次對兒童的性腺(睪丸、卵巢)進行評估也相當重要。對於“骨齡提前”的概念,專家的解釋是,所謂骨齡提前只是説明性激素水準增高已有一段時間,並非是診斷性早熟的特異性指標,病程短和發育進程慢的患兒可能骨齡超前不明顯。

  既然性早熟是一種疾病,那麼積極治療才是“上策”。專家表示,中樞性性早熟的治療目的除了預防孩子成年後身高矮小外,還應包括預防女童早初潮和心理問題。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原則上要“儘早”,並且需要謹記看醫生不是看過一次就好,必須遵醫囑嚴格按時隨訪,以便醫生了解病情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治療。如果治療期間發現兒童身高增長延緩,那麼在評估後應該聯合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