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一中學教室改建水族館

2017-10-23 14:16:4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松江立達中學搭設各類創新實驗室,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教室改建水族館 語文老師帶頭養魚

  巨骨舌魚、鱷雀鱔、銀龍魚等水生生物,原本只有在水族館裏才能看到,如今,在松江區立達中學校園裏,同學們就能與之“親密接觸”。不久,校園裏的水族館還將擴容,構建更大更全面的水生生命實驗室。

  在上海,中小學生不是埋頭刷題,校園裏的各類創新實驗室搭建了不同平臺,激發中小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

  語文老師跨界打造水族館

  什麼是水族館中的“矮人”和“巨人”?熱帶魚離開了光線會怎樣?……在學校社團拓展課上,水族館負責人、指導老師武劍告訴同學們,水族館裏體形最小的是燈科魚,體形巨大的是古舌魚。無論是亞馬遜燈科魚種“紅綠燈”,還是被稱為河中巨怪的“龍魚”,魚類的生存與水質、酸鹼度、氧氣、水溫、光線等環境,密切相關。

  這個校園裏的水族館由教室改建而成,實驗室裏擺滿了一個個長方形的水族箱,不僅配有水草、甲殼等各色水體景觀,還有燈光、過濾器、加溫器等專業設備。

  身為語文教師,雖然武劍平時與文字打交道,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養魚達人。起初因為個人興趣,他在辦公室裏養了一些普通的熱帶魚,普及魚類知識。漸漸地,感興趣的孩子越來越多。於是,他帶著學生組建了拓展社團,由辦公室轉到專用教室,變成了養魚大戶。水族館內的銀龍魚抓來時很小,學生以團隊形式認領飼養,如今每條龍魚重達5公斤。去年9月,水族館正式申報成為水生生命創新實驗室。如今,實驗室內有大大小小熱帶淡水魚達40多種,總計300余條。

  水族館變身創新大課堂

  校園裏的水族館,也是孩子們喜愛的創新課堂。同學們不僅可以觀賞各種魚類,也是水族館的小管理員。初一年級學生高昕每天放學後總會跑來水族館,清洗小型熱帶魚水缸,給小魚喂食,觀察並記錄每天生長情況……高昕説,通過每天記錄不同的魚類生活數據,也讓自己變得更有責任心。

  這群美麗又活潑的小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學。每天午會時間和每週兩個下午的拓展課上,小夥伴們可以到水族館教室開展自主學習,研究魚類生活。小小的水族館,變身融合生命科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的創新大課堂。學校還開發了水生生命校本課程,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感知水生生物的基本常識,結合實踐觀摩、合作養殖,總結個人心得,撰寫調研報告。在武劍的指導下,初中部多名學生的研究課題在創新大賽中獲獎。初中生高昕、崔紫毓、謝國赟合作撰寫的《淡水熱帶魚種類分佈及調研》獲得松江區第1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競賽活動三等獎。

  為學生創設探究氛圍與平臺

  在學校“THAS(即“賽思”,取科技、人文、藝術、體育英文首字母組成)課程體驗中心”內,建有“人工智能機器人”“水生生命科學”“人文陶瓷”和“語言藝術”4個創新實驗室。借助科創館、水族館等一批場館的建設,學校將利用更多教育活動空間打造成創新實驗室,為同學們提供更多接觸科學、自然、藝術的平臺。

  一直以來,學校鼓勵教師跨界發展,如語文老師領銜水生命社團、歷史老師帶航模社團、政治老師發展剪紙社團、美術老師主持3D 列印社團……目前,立達中學開設了20多個特色項目課程,把科創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培育浸潤在課程實施全過程中,為學生搭建興趣培養的平臺。未來,學校還將圍繞G60松江科創走廊、倉城歷史風貌保護區等,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科創類、人文類跨學科體驗課程。

  近年來,上海各中小學紛紛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創新實驗室。在上海,高中生要求“人人都有課題”;在初中和小學,探究性學習也為激發學生優勢潛能提前打下了基礎。學生不再是埋頭刷題,每年從創新實驗室走出一批批“青銅小子”“地圖達人”“數學才女”。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長李偉濤看來,從深層次關注學習效能,為學生創造探究的氛圍與平臺必不可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