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新教材強調“閱讀教學”專治平時不讀書

2018-09-04 09:03:5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市約140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六年級學生首次使用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 新教材強調“閱讀教學”,專治平時不讀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興隴中學一名六年級學生正在閱讀統編版語文教材。 本報記者 賴鑫琳 攝

  9月3日,全市約140萬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全市新增90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可擴充辦學規模1940個班級。開學第一天,全市各大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開學第一課活動。

  “中學語文老師肯定是個男的”“他應該是個知識淵博的人”“會不會很兇”……昨天,開學第一堂語文課,興隴中學六年級4班教室裏,剛進中學的同學們爭相回答語文老師陸鑄偉提出的問題“你想像中的語文老師是個啥樣子”。

  這一刻,不僅是4班35位同學第一次見到他們的語文老師,也是六年級學生首次使用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語文教材。

  22篇課文不乏名家名作

  坐在倒數第二排的男生王建榕,課前已把上周領到的新課本看完了。一篇篇讀下來,新鮮得不行。據了解,對於新教材教學的培訓和研討,早在假期中就已開始。

  翻開內頁細數。全國統編本教材六年級語文課本分6個單元、22篇課文。每一個單元由“閱讀”“寫作”“語文園地”三部分組成。全書還設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和“遨遊漢字王國”,以及名著導讀。22篇課文中,不乏來自老舍、鐵凝、托爾斯泰等中外名家名作。《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七律·長征》等經典作品依然陪伴著新一代成長。

  對有著21年教齡的陸老師來説,新教材是挑戰,也讓他對語文教育的理解更深。“備課過程中研究教材,我感受到課本的編排設置在人文主題以外,注重對語文要素的強調。這一雙線並行的組織單元結構,對老師教學提出考驗,特別是在語文要素上,我備課時還專門反復確認了一些語法知識點,看怎樣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學,讓學生在情感把握的同時,提升語文素養。”

  課堂辦起“朗讀大賽”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朗朗讀書聲在教室響起。這是第一篇課文,老舍先生的《草原》。

  與語文課上傳統的朗讀環節不同,陸老師辦起 “朗讀大賽”,同學們一個個站起來朗讀後,大家評選出最佳朗讀者。這個“賽制”讓更多孩子投入地聆聽,細細揣摩其中的情感。“仔細聽著別人讀,自己再看課文,草原上清新的空氣好像就能聞到了。”大眼睛男生鄧承冬覺得,這是課上最“酷”的一部分。

  陸老師研究教材後發現,統編教材強調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培養,專治平時不讀書。“閱讀教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每個單元課文學習分“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輔之以“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共同構建完整的閱讀體系。“這些層層遞進‘讀’,在教學中如果不動腦筋,往往會流於平面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理解認識的引導作用有限。”陸老師説,大量針對閱讀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成為他的備課重點之一。朗讀比賽這個方法,在第一堂課的效果就不錯。

  專家點評

  新考驗:吃透教材

  ■上海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 楊德廣

  2012年起,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歷時五年,完成編審工作。2017年9月開學在全國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昨日秋季開學,上海初中預備年級(6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和初一年級(7年級)歷史課程均啟用全國統編本教材。新編語文教材初中部分古詩文選篇132篇。初中歷史教材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

  新教材對教師教學提出考驗。從“道”的角度來説,教師應吃透教材編寫立意,這是在課堂上有效傳承文化,傳遞、塑造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更要不斷創新方法,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潤物細無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