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聯合國實習難不難 申城學子到世界舞臺展現青年風貌

2018-09-20 08:46:1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隨著國家對高校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工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中國學子有機會進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國際大舞臺上一展身手,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復旦大學:多方面構建人才培養推送體系

  復旦大學高度重視全球治理人才培養工作,積極落實有關工作要求。自相關工作開展以來,該校跳出傳統化、碎片化的培養模式,從高位著手謀劃,從創新培養、加強合作、強化指導等多方面構建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推送體系。

  復旦大學遵循全球治理人才培養的規律性,按照構建“課程培養-實習實踐-求職任職”的全鏈條培養體系建設思路,開設“國際發展方向”國際公務員人才培養學程,面向全校不同專業學生,旨在培養具有國際、多學科視野的複合型人才。

  借上海論壇和教育部全國巡講契機,復旦大學舉辦多層次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論壇和學生活動。與來自聯合國總部、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6個國際組織開展雙邊會談,已初步與聯合國總部新聞司、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機構達成實習生合作意向。

  學校還開展暑期國際組織實地走訪聯繫。結合相關院係的學科建設和學科資源。今年暑期,由校領導帶隊,學生工作、就業和外事等部門與相關院係專業教師組成代表團,分兩路赴歐洲和亞太地區,走訪了近10個國際組織和學術機構,拓展實習合作項目,建立雙邊交流對話機制。

  楊雨清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碩士研究生。2018年2月,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南南合作組”實習。通過復旦提供的資源與幫助,學校、學院濃厚的氛圍提供的助力以及導師的鼓勵,楊雨清在結束海外交流學習之後就開始申請聯合國項目的實習。楊雨清堅信,一些國際性問題必須由各國的專業化人才通過國際組織的平臺來協商解決,國際治理的舞臺也需要更多來自中國的人才來參與。“既要勇於嘗試,也要勇於堅持;既要有國際組織發展的規劃,也要有專業背景的支撐;既要堅持所在國際組織的原則和要求,也不能忘記哺育自己的土地和人們。”這是他的經驗分享,也是他的堅守和追求。

  陳冬陽是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6級研究生。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聯合國新聞部實習。實習期間,他將政治學與國際關係領域的專業知識、網站開發設計技能、退役軍人的情懷相結合,相繼主力開發了聯合國維和行動-貢獻與犧牲、聯合國實習信息門戶、聯合國公約與宣言檢索系統、聯合國和平發展信託基金等4個全新中文站點或頁面。他認為,國際組織需要複合型人才,連接與整合能力必不可少。知識的連接與整合能夠創造新的網站等業務領域,資源的連接與整合則能推動搭建新的平臺。

  據介紹,復旦大學在組建工作、學生團隊,研究制定國際組織實習入職管理制度及保障機制等方面也取得初步進展,“復旦大學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人才發展協會”正式成立,通過舉辦“共話全球治理”、“傾聽世界之音”、“對話跨國人才”、“走進國際組織”等系列活動,實現第一第二課堂有效貫通。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已有35名學生已赴或將赴國際組織實習,其中2018年超過20人。

  同濟大學:打破學生與國際組織間的壁壘

  同濟大學長期與聯合國環境署、人居署等國際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繫。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推動下,同濟大學已經為幾十名學生爭取到了諸多前往聯合國參與國際大會、實習的寶貴機會。

  今年,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三名學生蘇穎、蔡怡薇、伍春柔分別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區域辦公室、防治荒漠化公約辦公室的實習機會,同時也成功申請到了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的獎學金。

  蔡怡薇是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今年來到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亞太區域辦公室實習。她告訴記者,在校期間有接觸聯合國項目的機會,當老師通知有去UNCCD的實習機會,就毫不猶豫的爭取了,也很幸運最終能被選中。“聯合國不為實習生提供工資和食宿,所以在國內申請獎學金資助就顯得很重要。只要好好準備材料,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今年8月29日,同濟大學首屆國際組織預備人才訓練營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開幕。該營由同濟大學主辦,聯合國環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與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共同承辦,22名優秀學生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訓練營的第一批學員。

  一週的課程涵蓋了學術講座、作為學生觀察員親臨正在舉行聯合國會議/辯論、聯合國機構總部/辦公地參觀和社交拓展等,尤其是以國際組織人才的標準在談判、演講和領導力方面的專門培訓,課程全部內容全部內容均由聯合國官員講授,以擴展同濟學子的全球視野,加深對聯合國事務的理解,為進入國際組織工作提高國際競爭力。

  據悉,同濟大學-UNITAR國際組織預備人才培養系列計劃,旨在通過浸入式的聯合國體驗和系統性的學習,提高專業和語言能力,創造優秀學生積累國際組織工作經驗機會,打破學生與聯合國舞臺之間的壁壘,為國家國際組織人才提供儲備力量。

到聯合國實習難不難 申城學子到世界舞臺展現青年風貌

  上海外國語大學:打通學生赴國際組織任職渠道

  上海外國語大學圍繞“會語言,通國家,精領域”,著力培育思想素質過硬、中外人文底蘊深厚、跨文化溝通和專業能力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多語種+”卓越國際化人才,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推送工作力度。

  2015年12月,學校成立了卓越學院,加強拔尖人才培育,即努力培養兼具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擅長多元文化理解與溝通,在國際事務合作與競爭中善於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國際青年精英領袖。2016年,卓越學院首批設立“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實驗班”和“多語種國別區域人才實驗班”兩個核心平臺,2017年9月,增設“多語種國際組織人才實驗班”。通過保送生和校內選拔的方式,共錄取25人。該班有機融合榮譽教育與前期國際公務員人才實驗班的經驗,培養中外文水準優秀、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公共管理人才。本科學生需要完成五個課程模組:即“通識教育”課程、“英語強化”課程、“語言專業”課程、“國際組織人才素養”課程和“國際課程”模組。“多語種國際組織人才實驗班”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強調專業素質與國際組織任職使命教育,結合學校各學科優勢,在卓越學院內也與“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實驗班”和“多語種國別區域人才實驗班”形成有機互補,以更好地適應國際組織、跨國機構的人才需求。

  顧佳瑤畢業于上外法語系,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威尼斯辦事處文化部門培訓生。顧佳瑤主要負責籌備一些大型國際會議和歐洲辦事處組織的文化活動,向領導提供一些關於活動論題的想法,撰寫會議使用資料、落實後續的邀請及後勤工作。同時,她也參與了文化部門的數字化革新工作,為一些活動建立和設計網站以優化宣傳方式、方便申請人在線填寫材料,極大程度地簡化工作,並提高處理信息的效率。在顧佳瑤看來,UNESCO給她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她有能力將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進行實踐,實打實地幫助別人,為他人發聲。

  徐夢嬌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2015級英語筆譯專業。她于2018年1月起在聯合國(紐約總部)新聞部新聞和媒體司網站事務科中文組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實習。徐夢嬌在中文組的工作內容之一便與聯合國的各類網站相關:將網站上更新的英文內容翻譯至中文,並將內容更新至中文網站,同時檢查原有內容是否有誤。每週五,她還需要翻譯《一週回顧》,供其他工作人員製作視頻字幕,發佈在聯合國微信公眾號上。“在聯合國實習,自己的能力有多強,平臺就有多大,收穫就有多大。”徐夢嬌如是説。

  據介紹,2017年,上外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2人,通過個人自主申請赴聯合國秘書處等實習或短期工作4人,通過學校與國際組織實習協議項目赴聯合國、國際知識産權組織等實習共計23人,全年共計29人通過不同平臺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