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靜安教育學術季·第三季”家庭教育主題論壇上,靜安區首份家長《區域家庭教育生態調研》公佈。調研顯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得到家長們的認可,但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家長對學業日益重視,也有將家庭教育窄化為升學教育的傾向。對此,本次論壇發出了一份《靜安區家校共育倡議》,希望“學生不是一個抽象的分數”,更希望家長能認識到:“雖然時不時會有別人家的孩子跳入視野,但還是應該堅持聚焦在自家孩子的身上”。
幼兒園二孩率已超四分之一
這份調研在2016年到2018年間走訪了10萬戶靜安區的家庭進行採樣,共收集有效問卷4128份。在這10萬戶家庭中,父母以70後、80後為主,大部分年齡集中在35到44歲,而且學歷水準較高,其中,大學本科佔了近5成。
調研發現,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靜安區的二孩家庭也越來越多。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小文説,兒童越小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越高,二孩家庭正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根據調研,27.1%的幼兒園學生家庭裏生育有二胎,26.2%的小學生家庭為二孩家庭,而高中生家庭中有二孩的不足10%。“一方面不少家庭擔心育兒成本的高,但同時對於第二個孩子的意願還是較為強烈的。因此,對於學校而言,也有了新的意義,過去,某位老師可能教了父親,隔了十幾年後再教他的孩子,而今可能隔了沒幾年就會遇見弟弟妹妹,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繫較以往更為密切。”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道德品格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在調研中,家長都紛紛表示,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側重在道德品格培養、性格和心理素質培養、生活習慣培養等方面,但是,智力潛能開發、協助學校教育、成功成才教育、知識傳遞,成為家庭教育功能實際偏重的幾大內容。陳小文説,家長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初高中階段,六成到近八成的家長往往“退居二線”,覺得自己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或“創造條件”,家庭教育變為“還是靠孩子自己”。
“這可能與進入初高中後,家長對於學業日益重視或是將家庭教育窄化為升學教育並無關係。其實,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初高中階段的孩子對於家長的支持、理解依然充滿著期待,而且對家長自身的行為榜樣示範性有著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説在初高中階段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實仍有很大的作為空間。”陳小文説,《倡議》的發出,就是希望孩子的成長由學校、家庭共同呵護,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傾聽孩子的心聲,讓自己的言行成為最好的教育。“而且,對孩子而言,身心的成長、道德品格的培養比學業成績更為重要。”
家長養育開心指數達到85.7%
靜安區現有2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學生10萬餘人,涉及10萬個家庭,家長構成多元化、差異大,給區域整體推進家校合作帶來機遇和挑戰。區教育局德育室主任李正剛介紹説,目前,靜安區以《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為綱領,以一體化德育思想為核心理念,把家庭教育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早在2008年,全市首個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就已成立,由區教育局直接領導和管理,中心具備獨立法人資質的事業單位,全部經費均為財政撥款,促進家庭教育工作切實惠及千家萬戶,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每年都會舉辦面向全區中小學師生及家長的宣傳指導活動、公益培訓項目和大型心理諮詢公益活動。“家校合作”也被納入中小學辦學水準綜合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全區100%學校建立了家長委員會,還投入了40余萬經費完成了100多名國家級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的專項培訓,開發了《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市級教師培訓共享課程等。
在諸多舉措的推動下,靜安區家長的養育開心指數達到85.7%,父母日常養育的積極行為也很高,説明總體而言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實踐體現了良好的態勢。“嚴父慈母”依然是區內家庭主流的親子互動方式,年輕的家長更主張養育中的夫妻分工,也更重視父親的影響力,而家長獲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前三位,分別是書籍、網絡和同事朋友。“從教育信息獲取的有效性來看,學校老師躍升至第三。説明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還是得到了家長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