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以“從臨港到未來”為主題的2023臨港集團創新發展大會成功舉辦。“臨港集團科創園區體系能力指數2023”對外發佈,數據顯示,從2020年基數100發展至2022年184.19,直觀有效地刻畫臨港集團科創園區高品質創新發展成效。交大-臨港未來産業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揭牌,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簽約,臨港新片區科創投資基金揭幕。臨港集團與大模型生態運營公司、稀宇科技、上交航發、國焊科技、一造科技、上海賽卡、巨翊科技等7個重大科創項目進行集中入駐簽約。
今年是臨港集團成立20週年,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介紹,臨港集團正在構建園區“六創賦能體系”,把科技創新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以更大力度提升園區科創能級。對於集團未來科創工作,他表示:一方面要苦練內功,構建專業科創體系。堅持以特色化為引領,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場景鏈深度融合,形成全鏈條加速、全過程支撐的科創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廣聚外力,營造活力創新生態。堅持開放創新、協同創新,打通技術邏輯、市場邏輯、治理邏輯,加快激發科技創新的“核爆點”。
大會上,“臨港集團科創園區體系能力指數2023”正式發佈。據介紹,該指數包含創新策源、産業驅動、科創服務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以2020年為基期計算年度指數與增效。
報告顯示,臨港集團創新策源指數三年提升69.8%,科創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前沿科技成果源源輸出,科技策源效應顯著增強。園區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大飛機、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多次斬獲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總額三年平均增幅高達81%,2022年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佔比高達12.6%,超出全市同類平均水準42%。産業驅動指數三年增長106%,園區主導産業穩步發展,創新效能提升穩健有力,科創企業主體不斷壯大。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三年內實現7倍增長,42家獨角獸企業佔全市規模近五分之一。生態營造指數三年增長78%,科創服務主體規模壯大,科創載體體量品質提升,科技金融賦能創新發展。
截至目前,臨港集團自營孵化器已累計孵化企業近3000家,培育了45家上市企業和獨角獸。
在現場,交大-臨港未來産業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正式揭牌。今年,臨港集團與上海交大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雙方將産學研合作向前端推動,整合上海交大高端人才優勢、技術資源優勢和科研設施優勢,融合臨港集團科創服務優勢、金融資本優勢和産業生態優勢,共同發起建設未來産業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深度推進産學研合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臨港集團正全面佈局科創載體,凸顯專業特色能力,建設高品質孵化器,幫助園區形成産業科創源頭。大會上,建設上海首個全球人形機器人核心創新節點的人形機器人創新孵化器、以未來光電産業為核心的虹口新業坊Lab?中科技物聯創中心、專注尖端生命科技和前沿半導體領域的司南超級孵化器、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等高品質孵化器揭幕。
同時,臨港新片區科創投資基金揭幕暨首批産業生態投資合作夥伴圈簽約。據悉,在國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大背景下,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聯合臨港集團等發起出資、設立總規模為200億元的科創投資基金。基金將重點佈局上海市、臨港新片區重點産業,投資處於不同成長週期的科創企業,促使“新物種企業”突破成為驅動科技創新和經濟新增長方式的重要生力軍,助推前沿産業高品質發展。
當前,顛覆性技術創新已成為創新發展重要引擎,為抓住機遇,京津冀國創中心、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和臨港集團漕河涇開發區總公司三方聯合建設的上海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簽約。
為打造科創服務人才隊伍,臨港集團初、中、高三級科創人才培訓認證體系也在大會上正式發佈。集團編制的市級團標《科技園區創新創業服務指南》和行業首創《園區科創服務師認證教材》,填補行業空白、形成系統化的標準輸出。
科創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2021年6月,臨港集團與上海農商銀行針對早中期科創企業研製“臨港園區科創貸”專項服務方案,創新性地提出“以星定貸”理念和“園區+企業+銀行”的服務模式,搭建資源共享橋梁,擴大服務受眾面。截至10月20日,不到29個月時間,臨港園區科創貸取得了授信和放貸金額破“雙百億”的成績。(文匯報 周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