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望道》群像:“心有所信,方能行遠”3月24日上映

2023-03-09 09:27: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悅

  原標題:《望道》群像:“心有所信,方能行遠”3月24日上映,目前已開啟點映及電影黨課,“復旦新聞館”實景空間供打卡

  “陳望道的故事不只是一個人、一座學校的事情,它與這座城市,與這個國家、時代密不可分。”將於3月24日上映的電影《望道》以陳望道為主角,卻不是一部傳記片,它要講述的是100年前熱血青年追求真理、仰望大道的故事。正如影片發佈的“無畏版”預告中透露的,“望道”不僅是陳望道一個人,更是那個年代堅守初心的一群人,是一段關於信仰與熱愛的回憶錄群像。

  記者從上影集團獲悉,影片目前已同步開啟點映及電影黨課場次,SFC上影影城國華店還復原了電影中出現的“復旦新聞館”實景空間,供觀眾打卡參觀。

  展示館中藏著電影解讀密碼

  電影《望道》由侯咏導演,劉燁、胡軍、文咏珊、王鏘領銜主演,吳曉亮、奚美娟特別出演。影片以陳望道翻譯《共産黨宣言》為切入角度,表現共産黨人望真理、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望道》的創作緣起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産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的一封回信,信中的“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成為電影主題。

  2021年,在陳望道130週年誕辰之際,電影《望道》在復旦大學開機,歷經3年拍攝完成。劉燁等主要演員曾前往復旦大學《共産黨宣言》展示館和校史館參觀學習。不少高校學生擔任影片群演,飾演百年前的同齡人。

  電影《望道》以細膩的筆觸還原了陳望道醉心翻譯時錯把墨汁當糖水,“真理的味道有點甜”的故事。陳望道在翻譯過程中字斟句酌的細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對日文版“紳士、平民”的譯法,或“富人、窮人”的字面直譯,陳望道用了很長時間反復修改,最終在練拳時靈光乍現,産生了“有産者、無産者”這一最符合《共産黨宣言》內涵的翻譯。在《共産黨宣言》展示館中,一組不同語言版《共産黨宣言》譯本的節選展示,正是對影片細節的放大補充。此外,陳望道使用過的筆墨、翻譯時參考的書籍,鄧穎超寫給他的便簽等文物展陳,也為更好理解電影內容提供了線索。

  電影《望道》本著“大節不虛、小節不拘”的原則還原歷史。劉燁表示,拍完這部電影,更加意識到這些先驅者並不是符號,而是鮮活的個體,“我更欽佩陳望道先生,他是一個十分豐富的人,長笛吹得好,對武術也很有研究,能文能武。他平常不茍言笑,但跟學生們在一起笑得像個孩子。”

  影院裏搬來“復旦新聞館”

  2020年,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班命名為“望道班”,設立“望道大講堂”,成立望道研究院,編輯出版《陳望道文存全編》《陳望道手稿集》。復旦大學學生還通過編排話劇、舞劇《陳望道》等,傳承老校長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精神。《望道》電影的創作,也是復旦大學師生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弘揚復旦紅色基因的創新實踐。

  走進SFC上影影城國華店,觀眾會被挂著“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牌子的新聞館實景空間吸引。1945年,在離復旦大學現址1400多公里外的重慶北碚,時任新聞系主任的陳望道自籌資金建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座新聞館——復旦新聞館。開館時,門口就挂起了“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的對聯,這段歷史也在電影《望道》中有所呈現。

  這座影院裏的“復旦新聞館”實景空間是復旦大學攜手上影集團的一次創新實踐,2022年末製作完成。為復原年代氛圍,上影設計團隊從道具倉庫中找來了符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格的雕花套幾、電話機、打字機、照相機、搪瓷燈等老物件佈置在館內。新聞館牌匾下方一左一右兩張深色課桌是從電影《望道》片場搬來的道具原件。

  新聞館坐落于影院大廳,佔地約60平方米,在對電影畫面實景還原的基礎上,貼合年輕人的審美設置了現代風格的圖書角、咖啡吧,實現書刊閱覽、沙龍分享、咖啡茶歇等功能。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張晏介紹,“復旦新聞館”作為上影出品電影場景賦能“影院+”的嘗試,將常駐SFC上影影城國華店,不定期變換風格。

  電影《望道》目前已同步開啟點映及電影黨課場次。“復旦新聞館”也已對外開放,觀眾觀影前後可自由入內參觀、打卡。電影正式上映後,“復旦新聞館”將作為主題場館,承接電影訪談、學術賞析、映後交流等活動。

  電影《望道》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昌樂二中二七一教育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義烏市交通旅遊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豐實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美麗境界諮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記者 鐘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