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今年10月進入賽時運行階段

2021-01-26 09:05:42|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周經韜

原標題:提前謀劃場館賽後利用 運動員進入衝刺階段 社會力量更大化支持 北京冬奧會今年10月進入賽時運行階段

  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陳吉寧回顧五年做的工作時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有序推進,競賽場館已全部完工,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同時,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長張建東在參加延慶代表團分組審議時介紹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的最新進展,他介紹,今年10月,北京冬奧會籌辦將進入賽時運行階段,那麼,冬奧場館應該如何可循環利用、運動員應該做好怎樣的衝刺準備、如何讓社會大眾更深入地了解冬奧會和冰雪運動?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市人大代表。

  場館建設

  提前謀劃冬奧場館賽後利用

  “比賽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突出‘中國經驗’,這是習總書記特別強調的。”在石景山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冬奧組委秘書行政部部長郭懷剛接受了北青報記者採訪,他介紹説,北京冬奧會場館從選址、設計、建設、交付、使用到賽後利用,既強調場館改造建設的綠色環保,又注重場館的賽後利用,將冬奧場館的改造建設與滿足賽事需要、群眾性冰雪運動普及、場館所在區域發展等緊密融合,可以説全過程都貫穿著可持續理念。

  郭懷剛説,很多冬奧場館在設計階段就將賽事與賽後做了同步考慮,讓冬奧場館的賽後利用更加具有前瞻性。比如,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作為全國唯一的雪車雪橇運動場館,賽後在繼續作為比賽場地和國家隊訓練場地的同時,通過建設過程中在賽道預留大眾體驗出發口,讓群眾在專業安全保障情況下體驗雪車雪橇項目,增加娛樂體驗項目,打造兼具大型賽事舉辦與大眾休閒體驗雙重屬性的特色場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後在繼續承辦高山滑雪賽事,為國家隊提供訓練場地的同時,還將向大眾滑雪愛好者開放;建設大眾雪場,面向最廣大群眾提供舒適且富有趣味性的滑雪運動場地。

  同時,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的應用,讓冬奧場館的賽後利用更加具有可能性。新建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採用全冰面設計,擁有亞洲最大的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在冬奧歷史上首次採用環保型和可持續型最好的冷媒——二氧化碳製冷劑,在減少對臭氧層破壞的同時,與傳統製冷方式相比,可實現節能30%以上,極大節省了場館賽後運行經費。此外,作為“雙奧場館”之一的“水立方”,創新提出了“冰水轉換”方案,通過架空結構的轉換,將原有游泳池區域變成冰壺場地,成為世界首個“冰水轉換”的場館。

  運動員準備

  網上學習和線下訓練相結合

  時下,北京2022年冬奧會備戰已經進入衝刺階段,運動員備戰情況如何?市人大代表、中國滑冰協會副主席申雪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疫情發生以來,國家集訓隊一直處於封閉集訓的狀態,國家體育總局和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在防疫和備戰方面都給了運動員們最大的支持。目前運動員大部分在北京首鋼的冬訓中心進行備戰訓練,此外,兩名女單運動員在海外訓練。目前階段的備戰重點是接下來3月底的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同樣也是北京冬奧會的資格賽。

  據申雪介紹,正常訓練期間,每個運動員一天兩場冰上訓練,此外還有陸地訓練、體能訓練、舞蹈課、放鬆拉伸等內容。編排期間,需要運動員六七個小時在冰上進行細節磨合。近年來,國內有不少花樣滑冰團隊與國際頂尖優勢項目團隊合作,有些項目,運動員是直接在國外接受訓練,疫情發生後,有的課程運動員只能通過上“網課”的方式繼續學習,但每天的訓練沒有間斷,一場冰上訓練的時長為一個半小時,結束後是45分鐘的陸地活動。

  如何培養更多優秀的冰雪項目運動員,在申雪看來,體教融合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以花樣滑冰項目為例,大多數運動員都是從5歲到8歲開始進行花樣滑冰訓練,但隨著學業負擔的增加,很多孩子不得不放棄,最終人才難成規模。

  2018年開始,中國花樣滑冰協會結合花樣滑冰項目的特點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備戰的實際需要,與北京舞蹈學院展開一系列合作。目前合作項目在舞蹈學院附中已經招生17人,舞蹈學院本科招收高水準運動員2名。“雖然在不同的系統,但花滑和北舞兩個團隊進行了非常緊密的對接。花滑訓練和藝術訓練有相通之處。”申雪説,和舞蹈學院的合作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未來希望能夠把這個項目進行推廣,與更多的院校合作,一方面能夠讓各年齡段的學生容易接觸並持續貫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優勢,為運動訓練提供科技支持。

  社會參與

  把握契機發展後奧運相關産業

  在冬奧會社會參與方面,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建議,設立冰雪運動文化宣傳大使,廣泛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等活動,使大家了解到冬奧的歷史、文化、競技、價值觀等相關知識。“因為一屆冬奧會的成功不僅僅是運動員獲得多少獎牌,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了解、參與進來,並且借助這個契機,發展出後奧運相關的産業”,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幫助更多人提升身體素質,保持健康。

  針對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許澤瑋建議,提前邀請社會力量參與冬奧的場館運營。他説,一屆高品質的奧運會,關鍵在於運營,創新地引入社會資本,將場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