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最老當代建築披新衣

2019-09-24 09:26:5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劉徵宇

長安街最老當代建築披新衣  

  東長安街6號樓已靜靜矗立了66個年頭,經過四個多月外觀整體改造升級,如今煥新亮相。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本報記者 趙瑩瑩

  “一條長安街,一部建築史。”矗立在王府井步行街南側十字路口西南角66年、與北京飯店隔街相望的東長安街6號樓,是長安街歷史最悠久的當代建築。記者昨天獲悉,這棟老建築經過外觀整體改造升級後於日前正式亮相,棕紅色的墻身,微微泛黃的乳白色墻頭,精緻的空調室外機外罩,以及嶄新的夜景照明,披上“新衣”後的老建築處處透著“范兒”。

  66年老建築“藏”于長安街 

  提起長安街邊的建築,人民大會堂、北京飯店、民族飯店、國家大劇院……每一棟都赫赫有名。相比之下,東長安街6號樓頗有點大隱隱于市的風範。這座前蘇聯援建項目,1953年便矗立在長安街南側。現在能夠找到的一塊“大號”6號樓原結構紅磚正面上,寫著“KMA”三個字母,正是中國近現代工業開端洋務運動創建的開灤礦務總局的縮寫。

  “所有磚出自當時中國最好的磚廠,足見當時6號樓的重要意義。”業主方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科科長曹靜介紹,此次改造主要是對建築外觀全面整修,同時配合燈光效果,是長安街景觀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由於當時前蘇聯援建的相關資料已經無法找到,6號樓的許多基礎信息都無從獲知,這為項目開工建設的各項手續和改造帶來了極大難度。為此,東城區主管負責人和區城管委積極協調各委辦局資源,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溝通協調改造的相關工作,僅用1個月時間,便實現了12個部門的相關手續全面落地。

  老建築換裝先“洗臉”

  隨著時光流逝,66年的老建築早已被厚厚的爬山虎包裹得嚴嚴實實,給老樓“洗臉”便成為改造的第一項任務。  

  “‘洗臉’就是把樓面的爬山虎扯下來,再對墻面進行打磨涂刷。”施工方北京城建亞泰集團東長安街6號樓項目經理魏曉明告訴記者,別看爬山虎輕輕一拽就能拉下一串,但上面的吸盤經常會留在墻體上,痕跡很難清除,還有一些爬山虎甚至“鑽”到了空調外挂機內,清理起來非常複雜。項目部使用手持打磨機,並更換為鋼絲刷的打磨頭,如同“洗臉”一般把每一串爬山虎的行走路徑都仔細打磨一遍,僅爬山虎殘骸就足足用了8台專用渣土運輸車才清理完畢。  

  老建築的外墻選擇了棕紅色與乳白色。“我們充分考慮了宮墻紅的長安街主色調,結合建築物的特點和與周邊的融入度,選擇了棕紅色墻體與乳白色屋頂的方案,讓建築既有翻新的靚麗,又保留了歷史的厚重感。”曹靜介紹。

  更換窗戶、改移空調室外機也是很重要的項目。“樓內有7家辦公單位,經過多次拆改,窗戶樣式已是五花八門。”魏曉明指著施工初期的照片説,僅窗戶就有鋁合金、塑鋼、木質三種材質,而空調室外機的位置也是從窗戶下到窗戶側面不一而足。經過改造,項目將567樘窗戶統一更換為斷橋鋁的環保節能窗,同時將空調室外機移動到統一的位置並加裝外罩。

  三種照明營造美麗光暈

  夜間景觀照明則是另一大提升。魏曉明介紹,參照長安街沿線其他建築物的照明風格,為6號樓重新規劃設計了整體夜景照明。2400多米燈帶、140多盞洗墻燈、260多盞空調燈、6盞壁燈,再加上勾勒出建築物外形的一溜兒輪廓燈,讓這棟蘇式建築籠罩在一片美麗的光暈中,立體感更為凸顯。

  “根據高度的差異,燈光照明的亮度和色溫也有變化,越到樓頂色溫越高,越往下色溫越低,光線越柔和。”魏曉明透露,6號樓的燈光還設置了平日、節日和重大節日三種模式,“只有在重大節日時,所有燈光才會全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