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崛起首都設計新地標

2021-09-29 08:59:1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北京時裝周、國際設計周等永久會址落戶張家灣 城市副中心崛起首都設計新地標

城市副中心崛起首都設計新地標

2021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式在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行。

  金秋九月,是豐收的季節。定位為“設計小鎮、智慧小鎮、活力小鎮”的千年古鎮張家灣,也迎來豐收時刻——

  連日來,北京時裝周、北京國際設計周和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紛紛在城市副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開幕,這些展會的永久會址也相繼宣佈落戶張家灣設計小鎮。一座首都設計領域的新地標正在城市副中心崛起。

城市副中心崛起首都設計新地標

2021北京時裝周表演。

  半月迎來三場重磅活動

  9月22日,2021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式在張家灣設計小鎮舉行。作為活動主辦場地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由北京銅牛老廠房升級改造而成。灰色的結構、黃色的外墻與國際設計周藍色、白色的主題色相得益彰,充滿未來感和設計感。

  同日,北京城市建築雙年展先導展也在園區開展,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等建築模型依次展示,“將永遠的摩登植入東方園林”“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等微型展區一字排開。辦公空間也是展覽空間,徜徉其中,步步有設計,處處有美感。

  還有已經于9月中旬開幕的2021北京時裝周。僅僅在9月,張家灣設計小鎮就迎來了三場重磅活動,全國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於此。“北京‘向東看’,已經成為新常態。在城市副中心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定位為設計小鎮的張家灣,應當不局限于僅僅建成一個具有新風貌的辦公區,而是要發展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引領區、全球創意設計資源的集聚區,從而帶動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代表朱毅説。

  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時裝周等永久會址相繼選擇落戶張家灣這片熱土並非偶然。在朱毅看來,這與張家灣設計小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歷史上,張家灣古鎮“因水而生”,是北京最早的水陸轉運交通樞紐,留存有漕運古鎮、紅學故里、京郊大集等多處重要的歷史資源。設計小鎮的建設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發揮創新引領作用,這裡將逐步發展成為彰顯大運河文化和古鎮文化的寶貴人文生態空間。

  建設中國的設計博物館

  作為曾經的工業區,張家灣近年來加速疏解騰退了一批工業廠房,為産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也為永久會址落戶提供了空間。其中,北泡輕鋼廠的夾芯板車間騰退後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建設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

  “去年剛來的時候,廠區毫無生氣,廠房也是破爛不堪,墻皮甚至一碰都會掉下來。但現在,永久會址項目的鋼結構已經施工完成,充滿設計、科技元素的現代建築已露出雛形。短短一年時間,這樣的變化速度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北京國際設計周工作人員表示。

  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建築規模約1.77萬平方米,地下一層6670平方米,地上三層1.1萬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層主要功能為地下車庫及設備機房,地上三層主要功能為展廳、全球發佈大廳、設計中心、藝術商店等。目前,永久會址外幕墻已開始龍骨安裝,地下結構進入機電安裝階段,預計于10月下旬實現外立面亮相,今年年底前正式建成開放。

  北京國際設計周自2009年創辦以來,至今已經舉辦了12屆,但每年展覽結束後並沒有留下有形的內容,每年的設計新品和歷屆精品也缺少集中展示的空間。永久會址的建成,將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永久會址的集聚效應,吸引國際頂尖設計機構進駐,打造國際設計中心。

  朱毅介紹,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建成後,將集聚全球資源,平常時間開辦常設展覽,為設計師營造駐留空間,打造産業孵化器,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在設計周大型活動期間,整個永久會址將成為展覽場地,舉行各類藝術展覽和其它臨時性展覽、會議、論壇、沙龍等各類設計活動。今後,這裡作為發佈和展示設計的舞臺,將成為世界“流行趨勢風向標”。“我們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參照意大利米蘭設計博物館的成功模式,逐步將其建設成為中國的設計博物館。”

  為古典設計技藝設傳承基地

  張家灣設計小鎮不僅擁抱現代風格的設計機構,更關注高超的中國傳統設計技藝。作為2021北京國際設計周分會場之一,位於張家灣設計小鎮的東方藝珍北京傳承基地近日也面向公眾開放。市民到此不僅可以欣賞國家級非遺項目花絲鑲嵌工藝美術作品,還可以親身體驗手工拉絲等傳統技藝。

  作為“燕京八絕”之一,花絲鑲嵌技藝在通州傳承已久,自1958年北京花絲鑲嵌廠落戶通州孔廟遺址,這門與金子打交道的技藝便與通州結下不解之緣。上世紀90年代,企業改制後更名為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保留了400余名技術骨幹,並於2012年遷址張家灣。

  此次開放的傳承基地共佈置了10個展示體驗廳及1個直播基地,有全國工藝大師展示發佈非遺工藝作品的産品發佈廳,有展示花絲鑲嵌精巧技藝的燕京八絕精品館,還有大運河非遺文創傳習所等等。這裡還特別設置了一個區域,聘請20多位傳承隊伍技師到現場進行表演、教學、帶徒,邀請市民上手體驗。正是得益於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嶄新舞臺,讓花絲鑲嵌這項古老的手工傳統技藝得以更好地保護傳承,重新綻放光彩。本報記者 孫雲柯 攝影 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