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界碑 長城文化帶打造新看點

2018-02-06 10:38:41|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李玥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今年本市將推進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個文化帶的建設以及全市文物考古發掘與保護工作,精心打造北京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推動首都文博事業發展邁入新時代。其中,長城文化帶將從西到東打造八達嶺—居庸關段、箭扣段、古北口段、紅石門段四個組團,量身定制不同“開放”模式。

  今年啟動白浮泉遺址等文物騰退及保護

  北京市文物局于2015年底提出了三個文化帶的概念,2017年在新版北京城市總規中進一步明確,三個文化帶即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目前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初步成果已提交市領導小組審議,長城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編制中,計劃於今年完成編制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中之重在通州。2017年運河文化帶開展了通州區三廟一塔、頤和園、北海、玉河故道遺址等保護工程,啟動漢路縣故城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和遺址公園建設工作,與通州區共同編制《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年-2020年文物專項行動計劃》。2018年,市文物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啟動白浮泉遺址、延慶寺、萬壽寺東路、永通橋(八里橋)等文物騰退及保護工作。

  長城文化帶將量身定制不同“開放”模式

  據市文物局介紹,長城文化帶將從西到東打造八達嶺—居庸關段、箭扣段、古北口段、紅石門段四個組團,量身定制不同“開放”模式。其中,紅石門段長城有一座最著名的敵樓,是明長城東向西進入北京的第一個敵樓,敵樓之上有一塊京津冀三地界碑,俗稱“一腳踏三省”。“我們將借此推動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在長城保護上做一些工作。”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長城文化帶2017年已完成了箭扣146號敵樓至150號敵樓及長城(天梯至鷹飛倒仰)修繕工程,開展了長城修繕定額編制、長城(北京段)修繕技術規範與標準等課題研究。今年擬繼續推進箭扣南段長城(151號敵樓—154號敵臺及邊墻)、密雲蟠龍山、臥虎山段長城等修繕工程。

  此外,結合長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北京將探索在現有開放的長城段落基礎上,整合周邊村莊和自然資源,統籌管理開展協同保護和利用,包括建立統一的遊客中心,懸挂統一製作的標示,加強各景區間的道路交通聯繫,增添衛生間、果皮箱等必要的服務設施,設計合理的旅遊路線,引導遊客出行等。

  香山“芙蓉坪”“森玉笏”保護工程提上日程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北起延慶媯川,經昌平區南口關溝,向南抵房山區拒馬河谷地,東臨北京小平原,西、東南至市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40%,包括以清代“三山五園”為代表的特徵鮮明的皇家文化;以大覺寺、臥佛寺等為代表的歷史悠久的寺廟文化;以妙峰山為代表的傳統民俗文化;還有以金陵等為代表的陵墓文化。

  目前,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主要實施了黑龍潭行宮院倒座房及龍王廟碑亭等修繕及局部修復工程,預計2018年竣工,完成了北法海寺遺址保護工程,今年將繼續推動北法海寺保護工程(二期)、石景山古建築金閣寺等修繕工程,並將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文物的保護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重點項目,全力推進。此外,香山二十八景之芙蓉坪、森玉笏、昭廟等保護工程也被提上今年的日程,文物局正在積極與財政部門對接予以支持。

  相關新聞

  中軸線申遺今年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本市計劃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整治中軸線遺産區和緩衝區的歷史風貌,力爭在規劃期內實現申遺成功。今年將全面推進中軸線文脈保護及申遺前期準備工作。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2011年啟動的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以2013年1月北京中軸線列入《中國世界遺産名錄預備清單》為重要成果,此後,北京市實施了“中軸線文物保護修繕計劃”,先後對中軸線上的主要文物建築,如天壇、景山、社稷壇、太廟、鐘鼓樓等進行了修繕。2016年,中軸線申遺寫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7年,又寫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本市計劃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整治北京中軸線的遺産區和緩衝區的歷史風貌,以規劃期內實現申遺成功為目標,成立專項工作組,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中軸線申遺首先是保護,是提升中軸線沿線周邊的人文景觀和生態環境,讓居住在這裡的人活得更舒適,讓遊覽中軸線的人更能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這也是中軸線這樣線性遺産申遺的目標之一。”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市文物局于2017年完成了中軸線申遺文本、保護規劃、綜合整治規劃綱要等綱領性文件的報審稿,提出重點文物騰退工作計劃,並穩步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2018年將全面推進中軸線文脈保護及申遺前期準備工作。(記者  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