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助推南城文化崛起

2019-08-19 15:51:05|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佳藝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助推南城文化崛起

  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行的“酒旗戲鼓天橋市”2019藝術惠民系列活動,整體呈現“京韻”、“京味兒”、“京趣兒”、“京氣神兒”四大核心,集合傳統曲藝、復古市集、互動體驗、導賞講座等形式,讓觀眾進入到專屬天橋的沉浸式體驗。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牛春梅

  8月8日,隨著波蘭羊之歌劇團的音樂戲劇《李爾之歌》開票,天橋藝術中心2019年票房收入正式過億元,原本計劃全年實現的目標提前近4個月實現了。

  2016年演出637場,票房7061萬元;2017年演出842場,票房7335萬元;2018年演出925場,票房8946萬元……開業近四年的天橋藝術中心,以出乎意料的“天橋速度”,為北京打造了一個新的演藝文化地標。

  在老天橋能看西區百老匯

  2011年,天橋藝術中心開工建設。當時87歲的雜技表演藝術家金業勤在鏟下一鍬土的同時也許下一個心願:“希望新天橋演藝區裏的演出既有陽春白雪,又有下裏巴人;老百姓能在這裡看到便宜的演出,吃到地道的小吃。”

  “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看似難以相容,但天橋藝術中心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北京的天橋,世界的舞臺”是天橋藝術中心的Slogan,也是他們的經營理念。從設計之初,天橋藝術中心就是比對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來建設一個面向世界的舞臺。

  在藝術中心正式開業前兩年,公司就在深入的市場分析後,有了明晰定位——大劇場是專業的音樂劇劇場,中劇場是包容性較強的綜合性劇場,小劇場主要上演兒童劇和小劇場話劇。

  音樂劇劇場開幕大戲至關重要,目標瞄準的是世界經典劇目《劇院魅影》。該劇之前來華曾在上海等地演出,但卻因為劇場問題沒來過北京。一個還未建好的劇場想邀請這個“劇王”,有點異想天開。為了打動對方,他們在建設過程中就邀請《劇院魅影》團隊前來考察,在還沒有達成合作時,就在劇場內為《劇院魅影》中的大吊燈預留下了懸挂位置。對方又讓技術團隊前來考察,了解到技術實現沒問題,後臺化粧間匹配、卸貨平臺規格符合要求,最終答應簽約。

  對一個新劇場來説,完全用市場化的劇目打開局面是非常少見的做法,市場壓力很大。沒想到的是,《劇院魅影》64場演出上座率都很高,票房達到8000萬元。隨後幾年,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搖滾莫扎特》,百老匯音樂劇《搖滾學校》,英國的《深夜小狗離奇事件》……世界精品音樂劇輪番在此上演,使中國舞臺與國際舞臺上的音樂劇“時差”越來越小。

  天橋盛世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天橋藝術中心董事長安朝暉説,建設天橋藝術中心時,很多人都不看好,認為在南城建設一個這麼大體量的藝術中心沒有人來,也沒有足夠的內容填滿,“現在看來,其實是低估了人們對文化的追求。”

  打造爆款,三年收支平衡

  北京人藝熱門劇目買票要排隊,可很多人沒想到在天橋藝術中心也經常有必須早早排隊才能買到的劇目,比如音樂劇《搖滾莫扎特》、話劇《葉甫蓋尼·奧涅金》……

  天橋藝術中心全部運營面積1.5萬平方米,每天的固定運營成本在15萬元左右。和許多國有劇院不同,這裡完全市場化運營,每年除了物業和能源由政府給予支持,其他所有的辦公、運營費用都得自己掙。

  既然要通過劇場運營來掙錢,那就得選老百姓願意買票看的劇目。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説,現在國內大部分劇場依賴於租場子,自辦演出的比例極少,這樣就無法保證品質,“演出公司和劇場經營理念不同,演出公司能賺一點是一點,而劇場要長期經營,讓觀眾走齣劇場還覺得物有所值,才能留住觀眾。”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引進的劇目,即使是租場劇目,也要掌控品質,同時要求達到最低上座率,如果達不到就不租。作為央地合作企業,藝術中心由天橋盛世投資集團與中演院線合作管理,中演的國內外合作資源,讓他們能夠引進大量優質劇目,“天橋藝術中心有好戲”的概念也在逐漸植入觀眾心目中。

  如今這裡每年演出音樂劇200場左右,在北京位居第一,同時聯合推出了老舍國際戲劇節、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柏林戲劇節在中國”等品牌,兒童劇則跟“小不點大視界”等品牌合作,造就了孩子的一方文藝樂土。

  大門常打開,歡迎你來逛

  如今天橋藝術中心的宣傳語,在“北京的天橋,世界的舞臺”基礎上又加了一句,“四輪驅動做開放式運營”,旨在打造一個百姓的藝術空間。

  為此,他們曾與英國南岸藝術中心合作。南岸藝術中心秉持開放的運營理念,開放區域每年有幾百萬的人流量,不光是看演出的觀眾,還有看展、休閒、廣場演出的觀眾,而這也正是天橋藝術中心勾畫的未來圖景。針對六七成觀眾都是女性的狀況,天橋藝術中心組織了各種藝術節與主題體驗,包括女性藝術節、詩意生活節、主題市集等。開放期間可以在藝術中心聽講座,看展覽,欣賞公共演出,還可以買買買。

  現在,天橋藝術中心在重要節慶假日都舉行開放活動,每年有200多場公益活動,還有導賞、大師班、演後談,以及藝術教育相關的“週末藝聚”。截至今年7月,參與藝術活動與開放日體驗的達到214815人次。公益活動“劇院之旅”是天橋藝術中心的一項特色,活動面向普通觀眾、學校及機關團體開放劇場的臺前幕後,深度了解劇院演出運營,探究舞臺製作的奧秘,真正做到“走進天橋藝術中心,共享藝術好時光”。

  藝術中心還成立了培訓部,進行戲劇、音樂劇、舞蹈、聲樂等培訓,不僅是對企業利潤進行補充,也是對藝術受眾的培養。“讓整個行業壯大起來,還是要先把藝術普及做起來。”藝術中心副總經理楊樹聰説。

  作為一個特殊經營場所,劇場的盈利空間是有限的。張利和安朝暉談到天橋藝術中心的未來時都表示,掙多少錢並不是最終目標,用更多優秀劇目影響更多人群,才是藝術中心最看重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