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造林,後造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長”在森林裏

2020-01-22 09:43:3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長”在森林裏

先造林,後造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長”在森林裏

遺址

  城市綠心也稱為“東方綠星”,這裡曾是東方化工廠,是改革開放後北京産業發展的縮影之一。

先造林,後造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長”在森林裏

新生

  昔日化工廠保留門區、道路和地基,未來將建成一處老工業遺址回歸自然的動植物樂園。

  本報記者 王海燕

  先造林,後造城。正在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林地綠地的蔓延速度大大超過了樓房建築拔地而起的速度。副中心將成為北京平原地區首個“生長在森林裏的城市”。

  據統計,兩年來城市副中心新增綠化共8.85萬畝,面積相當於20個頤和園;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3%,比全市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出3.4個百分點。

  大密度的造林綠化,讓亮點景觀頻現——

  潮白河生態帶、東南郊濕地、馬駒橋濕地三座萬畝以上森林濕地,宛若三塊巨大的“翡翠”,將建設中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區溫柔環抱;比紐約中央公園還大兩倍的“城市綠心”,在曾經的工業遺址上極速綻放,亮出清秀俊朗的容顏;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上,一個又一個大尺度公園建成開放,成為周邊居民愜意的休閒港灣…… “水韻林海,千年綠城”的城市大美景觀正在逐步展現。

  造林在先遏制“攤大餅”

  在啟動建設之初,城市副中心就規劃了“兩帶、一環、一心”的綠色空間格局。可以説,在規劃層面上,這座城市就是要孕育、成長于鬱鬱蔥蔥的林海之間。

  這裡的“兩帶”分別是指副中心和朝陽區交界處的西部生態綠帶,和副中心與北三縣、武清區交界處的東部生態綠帶;“一環”是副中心核心區週邊的綠色休閒遊憩環;“一心”是副中心中間區域的大尺度綠色空間。

  城市副中心綠色空間格局的確定,相當於在大地上畫下了一道道無形的“生態紅線”。而連續幾年的大規模綠化造林,讓規劃圖上的“兩帶、一環、一心”逐步變換著色彩——綠的色塊越來越多,色彩飽和度越來越高,一個個大尺度林帶逐漸在連接成片。

  2018年、2019年,城市副中心新增綠化共8.85萬畝。其中2019年實施造林綠化4.5萬畝,實施了潮白河森林景觀帶、臺湖萬畝遊憩園等14項重點綠化美化工程。在副中心核心區周邊形成潮白河生態帶、東南郊濕地、馬駒橋濕地三座萬畝以上森林濕地。

  一個春天,就可以播撒出一片綠色。在城市副中心,綠化造林的速度要遠遠超過城市建設的速度。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中央商務區、文化旅遊區等一個個緊鑼密鼓建設的重要功能板塊,都環抱在綿延林海中。因為大尺度林地板塊建成在先,城市“攤大餅”的現象,得以從根兒上避免。

  千年樹木守望千年之城

  遙望一座座千年古城,與之同呼吸共命運、一起經歷歲月磨礪的生命體,唯有古樹。

  讓千年樹木見證千年之城的發展演變,城市副中心在樹種選擇上也費了不少思量。

  “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這是市園林綠化局在北京新一輪百萬畝綠化造林建設中推出的樹種選擇十字方針。“長壽”僅次於“鄉土”,排在樹種選擇標準的第二位。

  長壽樹種,不難理解,就是壽命比較長的樹種。銀杏、油松、白皮松、圓柏、蒙古櫟、國槐、臭椿等,都是長壽樹種。密雲新城子鎮3500歲的古柏“九摟十八杈”、門頭溝潭柘寺1300歲的古銀杏,北海公園1200歲的唐槐,都是見證北京歷史變遷的“活化石”。

  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長壽樹種在北京的園林綠化工程中並不受“待見”。原因很簡單,壽命長的樹生長速度往往要相對慢一些,不像楊樹這類速生樹種,幾年時間就能染綠一片原野。在以增加綠量為主要目標的歷史階段,長壽樹很多時候只是景觀的點綴。

  副中心打造“千年之城”,實現高品質發展,體現在綠化造林方面,一個很有代表性的細節就是長壽樹種的應用量明顯增多,不再單純追求快速變綠,一棵棵經得住時間打磨的長壽樹,將與副中心共同成長、相依相伴。

  位於行政辦公區東南方向的千年守望林就是其中的代表。這片林子佔地36公頃,栽下的1000多棵喬木中,有85%是油松、白皮松、國槐、側柏、櫟類等鄉土、長壽樹種。附近村莊拆遷上樓,有20多棵老樹被移栽到這裡,成為拆遷村村民鄉愁的寄託。

  林子的設計人員告訴記者,取名“千年守望林”,其寓意就是與副中心守望千年,承載昨日的鄉愁,見證未來城市的發展。

  環城新建13個遊憩園

  先造林後造城,不僅保障了城市的生態格局,還為市民提供了充沛的綠色遊憩空間。

  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之“一環”,即綠色休閒遊憩環簇擁在副中心核心區周邊。“一環”規劃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由13個公園串聯而成,其中突出打造永順城市公園、劉莊公園、宋莊公園等工程為主體的北部一環。截至去年底,綠色休閒遊憩環已有8個公園基本建成。今年計劃實施張家灣公園(三期)、梨園文化休閒公園(一期),預計增加城市綠地3445畝。

  綠色休閒遊憩環中佈局的公園,有很多利用疏解騰退地塊建設,曾經臟亂差的垃圾堆、坑塘變了模樣。

  去年二期建成開放的宋莊文化公園,佔地58.77公頃。公園包含原宋莊公園,平原造林地塊以及渣土荒地和養殖區騰退地。走進公園,一片30余畝的水域面積映入眼簾。夏日,湖水清澈,荷花點點。湖畔建有幾處親水準臺。園內“茂林花影、林海漫步、綠野歡聲”等10處微景觀,讓遊客心曠神怡。

  同樣在去年建成開放的永順城市公園位於通燕高速路西馬莊段北側朝陽區與通州區交界處,是進入副中心的第一個城市公園,佔地300多畝。公園內設計有環形健身步道,文化遊憩區、兒童娛樂區、體育健身區等功能區,還有花徑尋古、綠蔭康體、童趣天成、層林秋意等景觀節點。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也運用到了公園建設中。透水鋪裝、生態樹池、雨水滲透收集管網、滲水井、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集水設施,一方面改善了土壤墑情,同時也減少了樹木澆灌次數。

  隨著一個個公園相繼落成,城市副中心的環城“綠色項鍊”逐漸合攏。潮白河景觀生態帶在去年新增造林綠化6500畝後,城市副中心的“東部一帶”基本形成。

  2020年,以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為載體,城市副中心全年將實施造林綠化2.35萬畝,加緊構建“兩環、一帶、一心”的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態體系,營造“森林入城、公園鑲嵌、綠道成環”的城市景觀,“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大美生態畫卷徐徐展開。照片均為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工業遺跡上綻放“城市綠心”

  本報記者 王海燕

  仿佛是兩個時代的對話——

  副中心“城市綠心”在原東方化工廠的地塊上建設,矗立了40多年的化工廠廠區大門仍原狀保留著。走進去,昔日的廠房已經消失不見,平曠的土地上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高低參差的樹木。彈指一揮間,老廠區換了人間。

  城市綠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功能區之一,其範圍西至現狀六環路中線,南至京津公路中線,東至運河中部,北至運河中部,總用地面積約11.2平方公里。

  城市綠心的建設地塊,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東方化工廠所在地。這座工廠成立於1978年,一度是我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品質最優的丙烯酸及酯類産品的生産、科研、開發基地。隨著重工業在北京市謝幕,東方化工廠于近年關閉。其騰退出來的土地上,綻放出一顆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綠心”。

  經過2019年大規模的綠化建設,“城市綠心”已經完成了8000畝綠化造林,新增各類樹木114種9萬餘株、灌木41萬餘株。城市森林的主體景觀已經顯現。除了廠區大門、高大的煙囪和少部分原地保留的廠房,這片土地上的工業印記已漸漸模糊。

  拔地而起的林海中,掩映著觀景平臺、倣古木亭等休閒設施。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林海中穿行的星型園路。這是一條全長5.5公里的道路,從高空俯瞰,像一個形狀不規則的五角星。星型園路在大地上勾勒出一個封閉的圈,圈內是曾經遭受工廠污染的土地,規劃中是綠心的生態保育核,今後限制對遊人開放,圈外則是市民的遊憩區。

  5.5公里星型園路于去年年末建成,它由一條8米寬的騎行道路和一條3米寬的健身步道組成,中間還設置了寬窄不等的休息綠島。園路兩側栽植白蠟和銀杏,春夏是一片蔥綠,秋季葉片變色,燦爛若金,從高處俯瞰,園路就是一顆亮閃閃的“金五星”。

  作為城市副中心“有生命力的地標”,城市綠心不僅僅是一張生態名片,還是開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

  綠心範圍內規劃了5個具有建設用地的功能片區,今後這五大功能區將建設部分休閒場館,承載日常休閒、主題遊樂、生態觀光等的主題活動,服務市民及遊客。眼下,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已經在綠心西北部開建,預計在2022年12月底竣工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綠心雖然佔地規模不小,但綠化景觀的建設速度可以説是“飛快”。去年8000畝景觀林栽植,前後施工時間只有短短的4個月。

  在完成8000畝綠化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城市綠心將進一步增加綠化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的規模,同時完善旅遊接待設施。預計今年國慶節前,城市綠心將正式對市民開放。

  數説城市副中心生態建設

  2019年城市副中心新增造林4.5萬畝,完成160公里綠道建設,建成6個環城公園和7處小微綠地。

  截至2019年底,城市副中心區域森林覆蓋率33%,比全市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出3.4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比全市高0.6平方米;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85.8%,比全市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高2.8個百分點。

  2019年,區域空氣品質持續良好,累計達標天數為226天,佔比61.9%,“藍天”同比增加31天。細微顆粒物平均濃度為46微克每立方米。

  副中心今年增7處休閒公園

  本報訊(記者 王海燕)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質綠色空間,今年城市副中心綠化建設力度不減。全年計劃新增造林綠化2.35萬畝,新建7處城市休閒公園和2處城市森林。

  落實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今年市區園林綠化部門將加快構建“兩帶、一環、一心”大尺度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在行政辦公區和副中心核心區範圍內,新增綠化426公頃。

  “城市綠心”亮相是今年副中心園林綠化的一大亮點。除了高品質完成“城市綠心”的綠化建設,今年還要啟動六環高線公園設計方案國際徵集、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先行啟動區一期續建和二期規劃;實施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周邊、廣渠路東延等重點綠化建設。

  居民身邊,綠色遊憩空間也會越來越多。今年副中心將啟動建設張家灣公園(三期)、梨園雲景公園一期等7處休閒公園。另外在梨園、職工週轉房南區,各有一片近自然的城市森林年內落成。與城市休閒公園相比,城市森林的植物群落更為豐富,也更具有自然野趣。

  副中心核心區週邊,今年將重點實施11個項目,新增綠化1.46萬畝。包括實施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建設,以及漷縣、馬駒橋、宋莊等重點區域綠化,加快構建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體系。

  另外,城市副中心範圍內今年還要建設社區公園4處、小微綠地10處,續建健康綠道100公里。預計到今年年底,區域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4%,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8平方米,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也就是90%的居民出門500米可到達一處綠色休閒場所。

  7處休閒公園

  1、通州區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先行啟動區(一期)

  2、通州區梨園文化休閒公園(一期)

  3、通州區北運河東濱河路帶狀公園

  4、通州區城市綠地(二期)

  5、通州區梨園鎮雲景公園(一期)

  6、通州區張家灣公園(三期)

  7、通州區運河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