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2018-04-23 13:50:02  來源:學習時報  責編:陳晨

  學習時報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並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對於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戰略思想,準確把握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方向,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生態産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條件,涵蓋了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係著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工作期間,都提出一系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有力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優良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黨的十九大把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作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認識,彰顯了我們黨對人民福祉、民族未來、國際責任的強烈擔當,昭示了我們黨不斷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高度的意志和決心,為我們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廈門生態自然稟賦良好,生態文化積澱豐厚,生態建設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中期,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期間,主持編制《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優美、清潔、文明的海港風景城市”;親自牽頭開展筼筜湖綜合治理,創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推動當年水體黑臭、魚蝦絕跡的筼筜湖變成了如今水清岸綠、鳥語花香的“廈門城市會客廳”,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2002年6月,習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長時視察廈門,勉勵廈門要在生態建設上彰顯特色、走在前列,“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排頭兵”。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同志囑託,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實施生態市戰略,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廈門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市等多項榮譽。在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中,廈門入圍可持續競爭力全球城市百強,在大陸城市中位列第7,充分反映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把生態保護作為最大價值、最大責任、最大潛力,切實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竭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産品,努力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當好排頭兵、再上新水準。 堅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著力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形態和空間格局。生態環境保護是提供優質生態産品、保證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我們將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保護和修復力度,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塑造獨具魅力的城市風格。一是優化城市生態格局。探索劃定海洋生態紅線,並實現對各條控制線的定點定樁,讓控制線成為“看得見”的硬約束。在持續統籌推進島內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以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宜居度為依據,細化各區域的核心功能及發展重點,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統一。二是強化生態修復保護。加大對森林、海域等受損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力度,提高森林覆蓋率,“撫平”受損海岸線,保護好中華白海豚、文昌魚等珍稀物種,不斷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良好的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三是塑造優美生態風光。城市要以自然為美,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構建山、水、城相融合的城市風光,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守護傳承好鼓浪嶼歷史文化遺産,修繕保護嘉庚建築、騎樓街區、閩南古厝等特色風貌建築,彰顯城市風格特色。

  堅持以標本兼治為核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的更高期待。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人民滿意為工作標準,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推動生態産品向更優質、更高端邁進,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讓“清新的藍”“宜人的綠”成為恒久的魅力品牌。一要讓天更藍。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強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污染整治力度,全面淘汰“黃標車”,落實施工現場等揚塵污染防控,確保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超過96%,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二要讓水更清。加強水環境治理,持續改善飲用水源地水質。強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面開展小流域綜合整治,確保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水質好于Ⅲ類的比例達到70%以上。三要讓城鄉更宜居。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提高城市建設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準,持續推進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建好一批城市“綠肺”、生態濕地和社區公園、步行道,將更多公共空間還給市民。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