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油田:譜寫生態新篇章

2018-06-15 10:08:08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我時常和同學開玩笑,你們是城裏的高富帥,我們是沙漠裏的藍精靈。”穿著石油藍色制服的徐箭説。徐箭工作的地方,是塔裏木油田克拉作業區。石油人常説,沒有克拉2氣田就沒有西氣東輸,這裡是西氣東輸工程的主要氣源地之一。

  位於新疆的塔裏木盆地是油氣資源富集區,但地質條件複雜,勘探和開採難度很大,生態環境惡劣且脆弱。一代代塔裏木油田科研工作者和石油工人先後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性的難題,不但為西氣東輸工程提供了持續可靠的氣源,為我國確保能源安全、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作出貢獻,也在多個生産環節注重生態保護,在大漠深處為可持續、綠色發展譜寫了新的篇章。

  理論創新破解世界級勘探難題

  在塔裏木石油展覽館,一個巨大的盆狀模型呈現在觀眾面前——塔裏木盆地的地質構造,有地質學家形象地比喻説:就像把一摞盤子打碎了又踹了幾腳。克拉作業區所處庫車前陸盆地的複雜程度帶來了勘測開採工作的一段低潮。1998年,在3500米至4000米的深度發現了克拉2大氣田,但隨後尋找這種類似中淺層大型油氣田的努力卻連續遭遇挫折,歷時10年未獲突破。

  “通過實踐總結研究我們認識到,前陸區存在頂篷構造對油氣成藏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通過地震採集處理解釋攻關,攻克了巨厚鹽層下成像問題,由此發現了成排成帶的規模圈閉,開闢了深層找氣新領域,指導了克深萬億方大氣田的發現,夯實了西氣東輸工程供氣資源。”塔裏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工程師張麗娟講道。

  “塔裏木的碳酸鹽岩與國內外相比都是最複雜的,埋藏深、非均質性強、油水關係複雜,國外一些專家看了都直搖頭,絕對是世界級難題。”張麗娟介紹。科研團隊開展了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礁灘體、古岩溶等攻關研究,確認塔裏木盆地奧陶係一間房組、良裏塔格組生物礁的存在,創新建立了礁灘複合體的沉積模式、岩溶模式,揭示了礁灘體岩溶儲層沿臺緣帶呈透鏡狀疊置連片規模分佈的規律,形成了沿臺緣帶鑽礁灘勘探思路,並據此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大型礁灘體凝析氣田——塔中Ⅰ號氣田,被評為全球重大發現之一。

  研究人員發現巨厚碳酸鹽岩內沿不整合面發育著“串珠狀”的岩溶儲層,於是形成了沿不整合面鑽層間岩溶儲層的勘探思路,發現了哈拉哈塘油氣範圍5000平方公里超深層大油氣田,開闢了臺盆區碳酸鹽岩勘探新領域。碳酸鹽岩這個近20年一直默默無聞的配角,一躍成為原油上的主力軍。

  在這些創新理論的指導下,克深大氣田、塔中、哈拉哈塘等深層大油氣田相繼被發現,實現了塔裏木油氣産量向2500萬噸的跨越,也為西氣東輸奠定了堅實的後備資源。

  技術引進再創新打造“地下珠峰”

  探明瞭油氣的儲藏點,還需要高超的鑽完井技術將深埋地下的寶藏帶上地面。“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天山南麓庫車山前是我們主要的作業區,這兩個區塊地質條件複雜、工況條件惡劣,給我們的鑽完井技術提出了很大挑戰。經過攻關,我們形成了超深複雜井的優化鑽井技術和高溫高壓井的管理改造技術。”油氣工程院技術負責人劉洪濤説。

  克深氣田于2008年6月發現,是世界罕見的超深超高壓裂縫性緻密砂岩氣藏,在這裡鑽井,面臨一系列世界級技術難題。為此,油田持續開展工程技術攻關,大力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具有塔裏木特色的十大鑽完井技術系列,極大地提升了油田深井超深井鑽探能力。

  塔裏木油田已攻克7500米至8000米超深超高壓緻密氣藏勘探開發核心技術,實現該類氣藏的規模開發,併為油田向8000米以上領域勘探進軍奠定了技術基礎。其中,克深902井鑽至8038米完鑽,相當於鑽成了一座“地下珠峰”,成為陸上第一深井。

  塔裏木油田勘探事業部副經理兼安全總監賈應林説:“塔裏木油田緊緊圍繞制約提高深層、超深層鑽井成功率和縮短建井週期的難題,持續開展地質工程一體化研究,強化技術攻關和現場試驗,形成了不同地層不同井段的提速模式。在推進深層鑽機及配套設備能力、防斜打直、深層高效破岩、井下複雜預防與控制等方面取得成效。”

  秉持生態理念建設綠色礦山

  在建設年産3000萬噸大油氣田的征程中,塔裏木油田秉持“開發一個區塊、建設一片綠洲、撐起一片藍天”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勘探、開採、運輸、善後的全流程秉持生態優先理念,精心編制綠色“施工圖”,力爭2020年總體達到集團公司油氣田企業“綠色礦山”創建標準,讓資源地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更多綠色發展成果。

  塔裏木油田採用對環境擾動較小的震源進行勘探施工,還通過合併測線等方式進一步降低物探工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正在施工的烏什西二維物探項目,為了繞開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和濕地公園,將原有的五條測線合併為兩條。

  油田推廣應用井下作業和試油無污染作業方式,實現油水不落地、試油無污染。庫車山前克深1T和克深605等井在鑽井液不落地裝置區,鑽臺擋泥傘及小鼠洞下新增一個“漏斗”,創新採用“沙土+防滲膜隔離層+鋼板”組合隔離方式,既環保又經濟。

  對於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枯竭、廢棄的油氣井,善後的過程同樣要綠色、環保。3月12日,塔裏木油田《永久性棄置井封井技術規範》應運而生,成為中國石油首部涵蓋油、氣、水等井的封井標準,為永久性棄置井的封井提供了標準依據,確保在井的“生命終結”之後盡可能消除對環境的影響,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面對浩瀚沙海單調色彩的塔裏木,石油人卻在這裡描繪出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畫卷:他們身穿象徵著深沉和睿智的湛藍,開鑿出黑色的石油寶藏,又用火紅的熱忱打造出一片綠色的礦山。科技與生態,正在吹響新時期石油會戰的集結號角。(本報記者 王瑟 本報見習記者 周世祥)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