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綠 生態底色更濃

2019-07-01 10:16:37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經濟日報訊:近年來,遼寧丹東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建綠、植綠,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建設與修復,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遼寧省丹東市素有“北國江南”美譽,南臨黃海,發源於長白山的鴨綠江由此入海,沿海、沿江、沿邊,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沿”城市。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丹東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素有“遼東綠色屏障”之稱,是遼寧省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下發的林地變更成果數據顯示,丹東市現有林業用地面積1540.2萬畝,其中林地面積1497.15萬畝,居全省第一位;丹東境內已發現植物1841種,野生動物422種。

  除了大自然的饋贈外,人為添綠讓丹東的生態底色更濃。

  守護好每棵樹

  6月末,天氣轉熱,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的天橋溝森林公園卻清爽宜人。遊走在山林間,仿佛暢遊在天然氧吧中。森林公園的植物區為長白山和華北兩大植物區係的過渡帶,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豐富,這裡是天然的植物家園。

  景色宜人的背後,是丹東為林業資源保護戴上“緊箍”——不斷完善鞏固林業生態建設成果,重點實施“青山工程”等一批重大林業建設項目;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建設與修復,全市共建立14個自然保護區和林業保護小區。

  與此同時,丹東盡最大努力做好預防、打擊各類涉林違法犯罪活動工作。目前,以打擊各類涉林違法犯罪活動、森林火災防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管護工作正在進行。丹東市組織建立市、縣、鄉鎮、村組、護林員、林農六級森林資源管護體系,逐步實現法規管林、全民護林的長效機制,聯合木材檢查站、鄉鎮林業站、村組幹部同林業公安一道承擔森林資源的管護責任。

  “每天巡查近500畝地。我已經管護這片林子30年了。”張仁財是鳳城市愛陽鎮林業工作站的隊長,他和全市2000多名護林員一道,精心保護著丹東的森林資源。

  “林區‘四亂’的防控力度還在加大,我們要‘零容忍’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守護好丹東的青山綠水。”丹東市林業局相關領導表示,丹東市決心針對砍伐、運輸、銷售、加工各環節進行整治,斬斷涉林違法犯罪活動利益鏈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丹東的魅力之源,也是百姓宜居樂居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更是丹東可持續發展的天然優勢和不竭動力。“凡是對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項目一律不引,凡是環評不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凡是有可能産生污染的項目一律不上。”為了守住這道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丹東近幾年累計淘汰關閉900余家污染企業,建成並運行城鎮污水處理廠5座。如今,丹東境內鴨綠江下游水質各項理化指標檢測數值均達Ⅱ類水質標準。與此同時,《遼寧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鴨綠江口海域環境污染程度逐年降低,近岸海域環境品質普遍達到清潔海域水準,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保持了海洋生物種類多樣性。

   走綠色發展路

  “守住這片山林,就是守住一個綠色銀行。”寬甸縣振江鎮大青村的王廣寶有一片板栗園,近年來通過改良板栗品種、栽種紅松、複合經營發展林下經濟,收益甚好。

  “三年前,這裡還是座廢棄礦山,現在建了休閒觀光區和生態農業區,油菜、桃樹和向日葵開花時可美了。”東港市北井子鎮徐坨村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經常會到家門口的田野主題公園走走。在這之前,村民很難想像,曾經岩石裸露、坑洼不平的地方,如今煥然一新成了公園。

  秉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丹東正邁開大步,走定綠色路、算清綠色賬、打好綠色牌。

  丹東加大了特色林業産業基地建設和林下經濟建設。全市林業産業種植面積發展到500多萬畝,逐步形成了以板栗、紅松果材林、榛子、獼猴桃為主導的經濟林産業和林藥、林菌、林菜、林畜為特色的林下産業發展格局。其中主導産業板栗202萬畝、紅松果材林86萬畝、榛子9.5萬畝、獼猴桃2.8萬畝;林下經濟中,以林下參、玉竹為主的林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51萬畝,食用菌面積2.8萬畝,以刺龍芽、大葉芹為主的山野菜栽培面積53萬畝,以林蛙、笨雞等為主的林下養殖存欄量1.5億隻,其中林蛙年産量達1億隻,成為東北重要的林蛙養殖基地。

  今年,丹東市還將新增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開發面積1.16萬畝。

  丹東還扶持和培育林業産業龍頭企業及合作組織建設。全市有林産品加工企業410家,其中龍頭企業3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規模以上的林産品加工企業9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39家,其中省級以上合作社11個,包括國家級4個,入社社員13.4萬人。

  打造綠色家園

  從4月份開始,丹東園林綠化工人開始全面行動,將街道兩旁枯死的樹木移走,挖坑栽植銀杏和法國梧桐等樹木。今年丹東繼續開展全民共建生態綠色家園活動,動員城區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沿街商鋪、社區居民等各界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建綠、植綠活動。計劃到2020年,實現市區內基本無裸露地面,街路行道樹生長整體茂盛,居住區、公園等各類綠地景觀優美,城市內河護岸生態自然整潔。

  “街路沿線行道樹整齊旺盛,公園和各類綠地景觀優美,城市內河護岸生態自然整潔,居住小區和單位庭院再無裸露地面。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城市綠化體系基本形成,廣大市民走出家門,300米內可以見綠,500米內能夠入園。”這幅城市圖景,丹東決心在3年內將它變成現實。按照《丹東市城市建設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和《丹東市共建生態綠色家園活動實施方案》,丹東市將本著“沿路建綠、沿河布綠、見縫插綠、裸土覆綠”的原則,逐步把丹東建設成綠地分佈合理、生態系統健全、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的宜居城市。

  這一總體佈局,點明瞭城區綠化進一步深挖潛力、增量提質的方向——眼下在丹東城區,不少街路沿線都存在行道樹缺株、綠地規格參差不齊的情況。在部分街路兩旁,還有裸露的地面、棄管的花壇綠地,以及一些廢棄工地、廢棄的鐵路沿線。此外,部分單位小區的庭院也還有廣闊的覆綠空間。

  “儘量栽植體現丹東特色、適合本地生長、生命力旺盛、維護成本較低、便於管理的鄉土植物,宜花種花,宜草栽草,宜樹植樹,不流於形式、不千篇一律”是丹東落實共建生態綠色家園活動實施方案的指導原則。

  丹東為此實行的“綠色圖章”制度引人注目。“就是儘快完善和編制城市園林各專項規劃,全面執行新建項目規劃綠地率的國家標準,按出門‘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原則,增加城市街頭各類休閒綠地、遊園廣場和道路環島的綠地規劃建設。”丹東市住建委園林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不僅可以有效保護現有綠化成果,擴大城市綠化規模,也能均衡城區的綠化分佈,滿足市民對多樣化綠化景觀的審美和體驗需求。

  在改革園林綠化管理體制、機制方面,丹東也有大的突破——著手推行“定崗、定工作量、定標準、定經費,分片包乾,責任到人”的園林綠化養護作業制度;逐步引入市場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準。“這將使建設和管理的權責更加明晰,有利於提高園林養護的專業水準,實現對城市綠地的科學精細管理。”丹東市住建委園林處相關負責人説,到2020年,丹東市將實現城市綠化物科學養護管理全覆蓋目標。(作者 張允強)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