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派江吻海放異彩

2019-07-29 09:56:55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如果説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古建築就是音樂裏的“魂”。它是歷史見證,是文脈所繫。

  這些天,榕城福州的古厝裏,迎來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他們前來當地參加“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大家流連在三坊七巷,徜徉在煙臺山古建築群,在青磚黛瓦間尋覓著這座城市的“魂”。在嘉賓們眼中,那一座座明清民居、西洋建築、特色莊寨,宛如一顆顆明珠,點綴在東海之濱、閩江之畔的榕城大地,雖歷經歲月滄桑,依然散發出異樣的光彩。

  為什麼在這個沿海開放城市,傳統與現代能夠如此和諧並存?為什麼這裡的古厝古建築,能夠歷經千古滄桑依然安詳?人們在這座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裏尋覓著、探訪著。

  彰顯古城風貌 讓城市基因不會流變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環境優越、十分美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築是構成歷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200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古厝》一書的序言,用充滿感情的筆觸,形象描述了福州的山川形勝;字裏行間,浸透了對古建築保護的重視。7月28日,“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開幕當天,舉行了《福州古厝》再版發行儀式。

  福州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納百川、底蘊深厚的閩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連、百年滄桑的古建築群。福州的每一座古建築,都記載著一段歷史文化。論壇期間,中外嘉賓興致勃勃尋幽訪勝:在慶城寺閩王祠,探尋閩王王審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歷史功績;在鹹康參號、永德會館,感受當年福州上下杭商賈雲集、商會林立的興盛與繁華;在冰心、嚴復等名人故居,感悟著福州先賢“為天下人謀永福”的氣息。

  “福州人有福,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的古建築文化;福州的古建築有幸,得到了多年來的精心保護,得以保存。”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王寧這樣表示。

  從20世紀90年代起,福州市委市政府推動文物、古建築保護不遺餘力,傳承歷史文脈一以貫之,為福州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在當時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福州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率先在地級市中開創了“四個一”的工作機制,即設立了一個文物局;組建了一支考古隊;頒發了一顆印,名城保護範圍內的建設要徵得文物部門用印同意;每年撥付100萬元文物保護經費。

  當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福州相繼修復了閩王祠、華林寺、琉球館、林則徐紀念館等;對陳衍、陳若霖等64處名人故居,在全國首創實施了掛牌保護;將林覺民、冰心故居保護下來、進行修繕,作為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王寧表示,近年來,福州認真貫徹總書記關於文物和古建築保護的重要思想,抓好名城、街區、風貌區、歷史建築等保護修復,初步構建了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名城保護格局。2012年,福州成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建設工作;2017年4月,福州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部署文物、名城保護工作,增設專家委員,為高水準、精準化推進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留住千年文脈 讓歷史遺存不會流失

  如果説每座古建築都是一個靈動的音符,那麼,一片歷史文化街區就是一段富有生命的樂章。“福州對歷史街區的保護令人印象深刻,每個古街區都顯示了各自鮮明的文化特色。”參觀完福州鼓嶺古街和三坊七巷街區,日本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國家委員會副主席苅谷勇雅先生這樣讚許。 

  為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福州部署由各縣(市)區分別選擇一片能夠反映文化特徵、地域特色、文脈傳承、文物歷史的古建築集中區,各打造一片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形成城市印記。目前,全市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正有序推進。

  在號稱“半部中國近代史”的三坊七巷,保留了唐宋時期的坊巷格局,留下了大量明清古建築。經過近年來的保護修復,三坊七巷已經成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成為福建福州的一大亮麗品牌。結合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福州推進鼓嶺古街、歷史建築的保護性修復,讓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等300多棟風格各異的古厝重煥光彩。在“閩商精神”重要發祥地的上下杭,當地保護修復了採峰別墅、古田會館、建寧會館等一批老宅樓閣,再現了“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的古韻風貌,續寫了千年商埠的興盛繁華。

  福州還重視推動古村落、古莊寨的保護利用。全國最大的古民居單體建築“宏琳厝”、大型古民居群落“三落厝”、閩中土寨堡“愛荊莊”、名人輩出的“梁厝村”等地,經保護修復之後,都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旅遊勝地。

  保護文化生態 讓非遺載體不再流浪

  在煙雨朦朧的三坊七巷水榭戲臺,閩劇、福州伬唱輪番登場;在朱紫坊古民居,工藝師展示著福州脫胎漆器的製作過程……前來參觀的論壇嘉賓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這裡不僅是裏坊制度活化石,也成為閩都文化傳承發揚的窗口。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古建築與古跡保護中心主任張之平曾參與了三坊七巷的保護修復工作,她欣慰地説:“三坊七巷不但把古建築保存了下來,還讓當地的非遺走進古建築,使歷史文化生態活起來、傳承下來,功德無量。”

  非遺“住進”古厝,讓非遺不再流浪,有了紮根的“家”;古厝有了非遺,讓古建築不再寂寞,更添生機。福州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在修繕後,深入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和地域特徵,通過老字號、老故事、名人軼事,使物質載體得以“活”起來。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以朝貢文化、內河文化、市井文化為主題,打造具有中外商貿文化交流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閩侯縣林柄村古厝李宅打造“書院”空間,開展國學活動,為村民、遊客提供近距離感受歷史文化的教育基地,百年古厝成為有書香、有顏值、有鄉愁的地方。許多文化街區還結合當地民俗節日,舉辦中秋擺塔、重陽登高、拜月、媽祖巡遊等特色民俗活動,讓歷史文化在新時代得以延續傳承。

  始終堅持歷史與現代相統一、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統一、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統一,新時代裏,福州古厝正煥發迷人的光彩。本月初,福州成功獲得了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的舉辦權。這是時隔16年後,世遺大會第二次在我國舉辦。

  “新時代賦予了我們文化遺産保護的新使命。”論壇期間,數十個與會城市發佈《“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福州宣言》,共同呼籲加強古厝保護和文化傳承,守住中華文化的“根”,留住中華民族的“魂”。

  “今天,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上。我們一定牢記囑託,全力保護好名城、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古建築,努力讓古建築在有福之州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王寧這樣表示。(作者 高建進)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