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鳥和諧家園美

2020-01-17 09:19:2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當遼闊的北方大地開始白雪紛飛時,南國廣西鬱鬱蔥蔥的樹林正散發著蓬勃生命力。阿拉善SEE基金會自2019年7月開展的“樂在農家”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也在這個季節迎來了企業及媒體的參觀,大家一起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上金鄉勤江村隴而屯,探尋項目進展情況。

  “樂在農家”項目,通過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企業合作的“黃金三角”合作模式,與商務部、水利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口可樂等各方開展合作,通過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從源頭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的家園。

  污水變清水 家園美如畫

  隴而屯位於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周邊,這裡是我國熱帶北緣岩溶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保護區內群峰嵯峨,喀斯特地貌典型,植被為世界上罕見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岩溶地區熱帶季雨林,陸地生物極為豐富。

  群山環繞的小山村有51戶人家,常住居民158人。他們遵循著四季更迭的自然規律,繁衍生息。勤江村村委會文書莫振南介紹説:“村裏以甘蔗種植業為主要生産方式,甘蔗種植的需水量不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

  自古以來,人們依水而居。在弄崗,各村屯的房屋大都依塘而建。這其中又有什麼奧妙?

  原來,依塘而建的房屋,可以將所有的生活污水直接排進水塘,一定程度上解決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可是時間久了,水塘水質惡化,發出陣陣惡臭,村民苦不堪言。

  如何破解污水處理這個發展的“攔路虎”,成為困擾莫振南和很多村民的難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心中也發愁。”莫振南苦惱地説,“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難以改變,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扭轉這種局面。”

  阿拉善SEE基金會的“樂在農家”項目成為了“破局”的關鍵。2019年7月,阿拉善聯合廣西國仁農村發展中心及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家單位,來到隴而屯做前期調研,他們想探索出一種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既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也為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和諧做出貢獻。

  經過專家的調研與論證,“氧化塘魚菜共生系統”處理方式“誕生”了。“我們希望在農村採取生態及無動力處理方式來解決污水的處理難題。”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遠彬介紹説,“無動力處理方式不僅在前期設計上更加環境友好,後期維護也相對簡單。淤泥上岸,濕地種菜,污水進行反滲濾處理,冬有冬季菜,夏有夏季菜。既能激發村民的熱情,還可以減少維護成本。”

  污水處理裝置使用最多的材料是當地隨處可見的竹子,村民房前屋後的竹子經過碳化處理,被用來製成污泥帶和水上浮床。“為了讓設施得到更好的後期維護,村裏動員大家認領浮床和淤泥帶。”莫振南介紹道,“我認領了西邊的這塊淤泥帶,可以種上女兒愛吃的生菜,種菜特別方便。”

  張元彬則表示,農村污水問題實際上是生産生活方式轉變的問題,農村有條件以生態友好的方式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隴而屯的治理故事可以給更多的鄉村帶來啟示。

  吃上“觀鳥”飯 扶貧又增收

  除了種植甘蔗,珍稀鳥類的存在使得隴而屯擁有了另一項風靡的“盛事”——觀鳥。這裡時常可以看到外地“鳥友”,安靜的小山村裏,除了鳥兒的叫聲,最多的就是相機快門的聲音。

  鳥兒帶來了“鳥友”和外地遊客,也帶來了吃住的消費需求。“沒有發臭的污水,大家才能住得更舒心。”莫振南很高興村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自己的家鄉受到大家的歡迎,這無疑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觀鳥産業的發展使村民的環境意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弄崗村的村民對生活在房前屋後的鳥兒沒有特別的感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村民打鳥、吃鳥的風氣盛行,彈弓、獵槍、氣槍是村民們打鳥的常用工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現在,慕名前來觀鳥拍鳥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吃飯、住宿、補給,還需要村民幫忙帶路。有時候,家門前大樹上多出來的鳥窩就可以成為一個“觀鳥點”,鳥兒越來越多,增收之後,村民臉上的笑容也更甜了。

  一些年輕人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職業:專門為“鳥友”引路,這些人被戲稱為“鳥導”。“鳥導”們能夠帶領“鳥友”更快找到方位發現目標。

  “沒有這麼好的森林,就沒有這麼多鳥兒在這裡安家;沒有這些鳥兒,我們弄崗村也就吃不上‘觀鳥’這碗飯。”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位護林員説。

  目前,弄崗生態觀鳥科普基地涵蓋了隴亨、汪那、坡那、楞壘、隴廣、派母等8個村屯,有專業鳥導18名、觀鳥水坑20多個、觀鳥生態農家客棧10家。去年,觀鳥基地接待旅客、研學旅行師生量達到1萬多人次,帶動基地周邊166戶農戶通過觀鳥相關的服務業,戶均年增收1.5萬元左右,開啟了“觀鳥扶貧”的新模式。

  與此同時,關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思想在少年兒童的心裏深深紮根。“鳥兒是我們的朋友。”四年級小學生盧軒軒自豪地説,“村裏飛的好多小鳥,我都能叫出名字,我還學到了很多跟鳥類有關的知識,更知道該如何保護它們。”

  如今, 隴而屯房前屋後的水塘不再污水橫溢,浮床上的蔬菜正茁壯成長,鳥兒時不時地在村前屋後出沒,人們休閒地在廣場空地休憩、聊天,一幅怡然自得的鄉村生活畫卷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 肖琪)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