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持續推動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改善

2021-03-22 11:13:00  來源:中國環境網  責編:陳晨

  “哪兒的環境好,鳥兒最知道。”近幾年,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改善明顯,自然保護區一級保護鳥類由2013年的12種增加到24種,每年有600多萬隻鳥在自然保護區遷徙、越冬、繁殖。

  生態環境的改善,吸引了鳥類安家棲息。如何讓這些鳥兒好好“安家”?如何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一直是山東省持續關注的重點。

  2020年11月,隨著最後一套生産設施拆除完畢,投産于2009年的老168海油陸採平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據了解,老168海油陸採平臺曾是中石化最大的海油陸採單體人工島,高峰期年産量一度達到16.8萬噸。包括“老168”在內,位於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300口油水井生産設施也已經全部退出。

  僅此一項,勝利油田每年將減産原油近30萬噸,按照油價40美元/桶折算,合年産值5億元人民幣。而在這300口油水井的地下,還深藏著13個油田,已探明地質儲量達2.38億噸。

  在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面前,勝利油田選擇了前者。

  300口油水井生産設施全部退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山東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生動詮釋。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三角洲面積達545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530平方公里,這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

  近年來,圍繞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山東省開展以打通濕地與黃河水系大循環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補水。2010年開始實施刁口河流路恢復過水試驗,在黃河改道34年後實現了這一區域濕地與黃河的水系大循環,生態調水補水面積達5.52萬畝。2020年補水1.43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並首次實現漫灘式補水。

  同時,山東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先後進行了鳥類棲息島建設、鳥類棲息地保護改善、生態廊道建設等一系列試驗,形成了以疏通水系促進水循環、保育原生植被、構建多樣化鳥類棲息地、促進魚類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為主要內容的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模式,對黃河三角洲地區乃至整個黃河流域和全國同類型濕地保護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和推廣價值。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關係,經濟發展更不能以環境為代價。”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孔凡群表示,勝利油田積極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戰略,努力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相關數據顯示,經過近30年的探索實踐,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取得了顯著成效。同1995年相比,2020年,黃河三角洲植物種類由393種增加到685種,保護區自然植被覆蓋率達到55.1%;昆蟲數量由478種增加到512種,其中99種為山東省新紀錄。鳥的種類由自然保護區初建時的187種增加到370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由5種增加到24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由27種增加到64種。黃河三角洲已經成為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兩次榮膺“中國最美濕地”,並被授予“中國黑嘴鷗之鄉”稱號。(周雁淩 季英德)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