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畫筆與上海1997年對話

2019-10-31 10:12:5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李佳藝 |責編:石麗敏

 借助畫筆與上海1997年對話

   圖中油畫記錄的是1997年6月的上海,與展覽所處黃浦江邊形成鮮明對比。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本報訊(記者 鐘菡)1997年的上海不僅存在於老照片裏,也存在於比利時畫家的筆下。在昨日開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展項目“凸面/凹面:比利時當代藝術展”上,一幅日記本大小的繪畫作品《上海,1997年6月24日》讓上海觀眾産生了一份親切感,在它正對面的窗戶裏,2019年時尚而壯美的黃浦江景與之隔空對話。作為目前國內最大規模比利時當代藝術群像展示,這場由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與布魯塞爾WIELS當代藝術中心共同呈現的展覽,通過15位具有代表性的比利時當代藝術家作品,勾勒出比利時當代藝術發展全貌。展覽至明年1月12日結束。

  《上海,1997年6月24日》是畫家弗朗西斯·埃利斯于環遊世界過程中在上海逗留期間的作品之一。畫面中1997年的黃浦江上,一人撐著長竹篙,站立在傳統的烏篷船上,另一人撐著小船與之對望,兩人都穿著藍色的上衣和黑色的褲子,這是畫家在離上海市中心不遠的地方記錄的。策展人、布魯塞爾WIELS當代藝術中心總監迪爾克·斯諾瓦特介紹,此次特別把這件作品帶到上海展出,選擇這個位置,正是因為展墻的對面是黃浦江,“希望這件作品能夠讓江水在1997年和2019年連接對話。”

  展覽名稱“凸面/凹面”強調了比利時藝術家中具有集體代表性的二元對立式的創作與思考模式,凸面象徵外在,凹面則象徵內在。作為當代藝術世界的重要代表,很多比利時藝術家的創作並不依賴於宏大的哲學、抽象和概念模式,而是展現對日常世界精準、細緻觀察的能力,這種能力及創作方法與中國藝術家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比利時作品的創作思路對於中國觀眾來説也並不陌生,比如雅克·沙利耶的《蠅畫》在許多西方傳統流派名作中加上立體而逼真的蒼蠅,讓人們一邊迫不及待想要欣賞“蒙德里安”等藝術大師的作品,一邊又為那只總趕不走的蒼蠅而焦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