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蕭太后河變身生態廊道 將建22個景觀節點
原標題:千年蕭太后河變身生態廊道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曾因污染導致水色乳白,臭不可聞,擁有千年曆史的蕭太后河如今重又亮出新景。記者昨日從朝陽區獲悉,經過一年半的截污治污和景觀提升,蕭太后河朝陽段不但實現截污,兩岸還栽種了百米寬的林地,成為城區與城市副中心之間的一條生態廊道。
水綠相融:兩岸鋪設百米綠帶
東五環邊的馬家灣村,地處京津高速和蕭太后河的夾角處。記者昨天來到這裡時,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四週的緩坡上青草連綿、花帶環繞,不遠處,河水清可見底。70米寬的河道行至此處,陡然放寬了兩三倍,化作一片秀麗的濕地。
蕭太后河于遼代開挖,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至今有千年曆史。它源出龍潭湖,至西大望路方才展露明渠,橫穿朝陽,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長24公里,其中朝陽段12.4公里。
為了增加其行洪能力,河道進行了疏浚、拓挖,平均寬度從40米左右增至70米,水面面積為1000畝。建設方負責人牛健榮説,在設計時採取“宜寬則寬、宜彎則彎”的原則,力求恢復河道的天然形態。此外,利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把水岸變作“海綿”,促進雨水的就地利用。
拓寬的同時,河流兩側各建設了50米綠帶,打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多彩水岸。綠帶自西向東,主打7種不同色彩:橙色是海棠、藍色是碧桃、黃色是銀杏和黃櫨、淡綠色是水杉和蘆葦……
溯源治污:封堵230個排污口
蕭太后河數年前卻有一個無奈的外號:“牛奶河”。
一年前,記者踏訪馬家灣時發現,河道僅有現在的一半寬,兩岸的小企業一家挨著一家,水泥廠、石材廠、出租大院。污水不經處理,源源不斷排入河道,河水呈現乳白色,附近居民都不願靠近。
要治污,先拆違。2016年1月,朝陽區啟動蕭太后河沿岸低級次産業疏解騰退工程,共計清退出租大院、倉儲物流、交易市場共計145萬平方米。
據統計,經過溯源治污,蕭太后河朝陽段及7條支流,共封堵、改造大大小小230個排污口,涉及109家企業和單位,流域日産生污水從8萬立方米減少到6萬立方米。
朝陽各街鄉聯合市排水集團,在蕭太后河兩岸鋪設了14.5公里污水管線,收集污水輸送至定福莊再生水廠,保證6萬噸污水不入河。同時,鋪設16.3公里再生水補水管線,引再生水至西大望路,每天有10萬立方米清澈的再生水入河。
保留文脈:將建22個景觀節點
治理蕭太后河,不但要實現水清、岸綠,也要打造景美、蘊深的生態廊道。蕭太后河朝陽段自西向東,全線共設置運河懷古、古都溢彩、馬家灣之憶、田園魚躍四個景區,22個景觀節點分佈其間。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增綠地4290畝。
以馬家灣之憶為例,設置了櫻柳映堤、曲橋清州、臥牛問溪、雲塔浩淼、磨坊話夕5個景點,全部來自當地的民間傳説和地標建築。在下游的田園魚躍景區,則重點突出黑莊戶鄉的農業特色,專門開闢金魚養殖、農業觀光園。
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説,此次整治中格外突出歷史古韻,注重保留文脈。比如,馬家灣下游的倣遼代點將臺,將在未來得到修繕。史書記載,當年的蕭太后河以“銅幫鐵底運糧河”著稱,河底和河岸分別以堅硬的黑色和黃色黏土鋪墊而成,堅固異常。這一典故也將立碑鐫刻。
蕭太后河下游的通州段,景觀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也正緊鑼密鼓推進。今年年底,蕭太后河將全線完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