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機場能源保障 新技術製冷供熱更環保

2017-08-03 10:02:21|來源:北京晨報|編輯:劉徵宇

  來源標題:新技術製冷供熱更環保

  北京晨報獨家探訪新機場能源保障建設

  如果把正在建設的新機場比作一棵即將破土而出的參天大樹,那麼能源保障就像肥沃的土壤,為這棵正茁壯成長的大樹源源不斷地輸送“養分”——電、水,沒有了能源保障,“大樹”便失去了成長的前提。根據計劃,2018年起,新機場水、電等各項能源系統將正式投入運行。據了解,未來新機場能源系統將啟用新技術,冰蓄冷、低氮燃燒等環保技術將陸續“上崗”。日前,北京晨報記者走進位於北京新機場施工現場的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新機場運營籌備部,一探能源保障的究竟。

  確保能源安全性 專業人員24小時值守

  徐安森和伏磊是北京首都機場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新機場運營籌備部負責施工用電管理的工程師,從2015年年底新機場開工建設至今,項目部就“駐紮”在新機場工地,用專業術語來説這叫“建設運營一體化”,兩位工程師通俗地解釋説,這叫“施工陪伴”。

  徐安森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説得簡單一些就是,今後是由我們公司負責新機場的能源保障和運營維護,所以從工地開工我們的人就在這裡,從今後實際運營的角度發現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的問題,並且迅速解決。當然,其他能源品類專業的工程師如水、冷、熱等也都在同步對接。”伏磊表示,“施工陪伴”運用於新機場建設,其最大優勢在於將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記者了解到,根據“建設運營一體化”的思路,動力能源公司重點圍繞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提出多項優化建議。

  “建設運營一體化”不僅僅是一個概念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有大量專業人員駐守在新機場工地,一方面做好施工的保駕護航,另一方面為接收做好準備。截至目前,參與新機場能源接收工作的團隊人員已達70余人,其中駐守新機場現場的人員約40人,並分為運行、搶修、技術組,24小時值守。

  望遠鏡隨身帶 每日巡場解決可疑問題

  走進新機場建設工地,除了那已經初現英姿的航站樓鋼結構建築,還有空中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電線網。這些電線網從新機場35千伏變電站源源不斷地輸出,供各施工區域用電需求。徐安森和同事們每天都要用車、用腳去丈量各條線路,在徐安森心裏,這些電線早已幻化成一組組數字:“電線桿800余根,電線總長度約30000米,每天需要巡查10余公里。”

  每一天,工程師們都需要在工地巡查,檢查電線線路、電線桿、變電站等。記者眼前的工程師們無一不皮膚黝黑。記者採訪時,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一位未在新機場建設工地工作的小夥子看見徐安森就笑了:“徐工,兩個星期不見,您怎麼又黑了。”徐安森呵呵笑了,説:“你來試試,每天巡查,沒有最黑只有更黑!”盛夏的工地太陽火熱,烤得皮膚火辣辣的疼,但天氣越熱工程師們越得上工地檢查線路,因為在高溫天氣下,用電負荷大,更容易給線路帶來安全隱患。

  工程師們常備望遠鏡,在大日頭下面用望遠鏡發現電線桿磁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此外,他們還要用上紅外線熱成像測試儀,這個儀器可以準確檢測出變電站是否安全運行。對於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徐安森、伏磊不約而同地表示,説來簡單,就是巡查,不斷地對每一根電線、每一個供電設備、每一座供電設施仔細檢查、檢測。説來容易,實際上工作強度、工作壓力很大,他們説:“我們做的是能源保障,只有能源不掉線,工程進度才能如期完成。”

  運用新技術製冷供熱更環保

  2019年新機場正式投入運營前,位於機場東北側的能源中心將率先投入使用。目前,鍋爐房已進入打地基階段,未來,這裡將成為新機場的熱源中心。

  負責此項接收工作的工程師麥英鋮介紹説,目前,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目前使用的供熱方式為蒸汽+熱水,而新機場鍋爐房全部使用熱水供熱,未來熱水供熱最大的優勢在於損耗小、浪費少。同時,鍋爐房採用低氮燃燒技術,減少水蒸氣、減少氮氧化物的形成,進而減少霧霾的發生。此外,新機場供熱系統還採用煙氣餘熱回收技術,以達到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

  除了在供熱方面採取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機場的製冷系統也啟用了全新的“冰蓄冷”技術。大量使用冰蓄冷,就算在極端高溫天氣,蓄冷量也可滿足日間部分需求。麥英鋮表示,所謂冰蓄冷技術,就是在低電價時,全力製冷,用冰來存儲多餘冷量;在高電價時融冰放冷,減少製冷機耗電量,從而減少能源消耗。“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這些節能環保新技術助力新機場獲得‘中國綠色建築三星認證’。”

  ■連結

  污水回收利用率100%

  新機場全場污水將實現三級深度處理,出水可直接達到再生水質標準,並100%回收利用,可用於場區綠化、車輛沖洗、道路清潔、水景補水及空調循環冷卻水等用途。

  建成“海綿機場”

  新機場的雨水系統將以建設成為海綿機場為目標,即機場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提升機場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屆時“滯、蓄、排”的問題將得以解決,“滲、凈、用”的要求將得以滿足。

  設置光伏發電設備

  新機場將在停車樓設置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採用低壓並網連接方式,供給新機場停車樓用電。 同時,隨著電動車數量的逐漸增加,新機場將大力推廣新能源電動車的使用力度,在停車區、飛行區及駐場單位辦公區設置充電樁停車場,滿足生産、辦公及社會車輛的使用需求。

  ■記者手記

  他們,默默守護著能源安全

  去新機場實地探訪已經有很多次了,説實話,我從未關注過那分佈于全施工區域、密密麻麻的電線。這次,當我再次來到建設工地時,當工程師告訴我,所有這些電線、電箱都需要人員去仔細維護、檢查時,我確實被震撼了。炎炎夏日,這長長的電線需要像過篩子一樣在工程師眼中過檢,每一釐米都容不得半點馬虎。

  有人開玩笑説,工程師徐安森是工地上的“尋路宗師”。原來自打進了新機場建設工地,徐安森和同事每天都得在工地上巡查,但工地上的道路隨時都在變化,前一天能走的路,今天因為建築工程的進展路沒了,過不去了,徐安森和同事不得不另外尋路,繼續巡查。記者採訪時,和工程師們一同前往飛行區域附近的一個變電箱做日常檢查,感覺兜兜轉轉繞了好大一圈,後來工程師告訴我:“半小時前我從附近經過,有一條近路還可以走,半小時後再過來路斷了,所以咱重新尋了路。”

  採訪之前我曾經設想,守著一個那麼重要的建設工地,工程師們怎麼也能説上一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錯了。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這是一件看似簡單、普通的工作,但卻身肩重任,水、電、氣、冷、熱,哪一樣不關乎現在新機場的建設、未來新機場的正式運營?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堅守,工程才能如期安全地展開,2019年,我們才能看到如鳳凰展翅般的新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