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成門內“美麗大街”將獲重生
原標題:阜內“美麗大街”將獲重生
昨天,在阜成門內大街北側整治提升示範路段,行人正在設立的休息區小憩。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王海燕
“這兒什麼都有,有禦河、有故宮的角樓、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鰲玉蝀橋、有團城、有紅墻、有圖書館、有大號的石獅子,多美,多漂亮。”《駱駝祥子》中,祥子拉著虎妞邊走邊説。老舍筆下的這條美麗大街就是阜內大街。
西城區阜內大街啟動整治提升工程,由市政設施、步行道、自行車道組成的市政休閒帶首次亮相。整治後的阜內大街將重現閒適的老街氛圍。
“獎盃一條街”業態轉型
建成于元代的阜內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道路全長1.4公里,沿線有妙應寺白塔、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魯迅故居等眾多文保單位。
和南鑼鼓巷、煙袋斜街等旅遊商業街區不同,阜內大街是一個生活化街區,沿街有大大小小的餐館、服裝店,還有醫院、少年宮、四合院旅館等等,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不過引人注意的是,街面上還有好幾家製作獎盃獎牌的門店。
“之前這類門店更多,阜內大街一度被稱為‘獎盃獎牌一條街’。”西城區阜景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的拆違以及低端業態疏解,“獎盃獎牌一條街”正在逐步實現業態轉型。
和很多道路拆違後再實行風貌規劃不同,阜內大街把規劃做在了前面,“邊拆違,邊整治”,街面上的交通動線、建築立面、公共裝置、配套設施同步優化。通過整治,整個街區居住休閒更加舒適便利。
市政休閒帶解三大難題
這次阜內大街整治,首次引入了市政休閒帶。所謂市政休閒帶,就是將步行、騎行、市政設施、非機動車停車空間、城市傢具、景觀綠植等內容,全部整合集約到非機動車及人行步道之間約6.8米的帶狀空間內。
在阜內大街西側,一段數十米長的市政休閒帶示範段已經建成。原先比人行步道低10多釐米的非機動車道,通過墊高與步行道找平,取消了馬路牙子;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間增加了半米高的鐵質護欄;非機動車道與步行道之間,也就是行道樹的樹下空間,增加了多組容器綠化帶、共享單車停車架、休閒長凳等。配電箱以及城市傢具,也集中擺放在這條狹長地帶裏。
工程設計人員介紹,市政休閒帶,一是解決了自行車與機動車混行的問題,一道護欄讓雙方各行其道;二是解決了自行車與行人的混行,因為中間隔著公共設施、休閒長凳、綠護帶;三是解決了目前路側亂停車問題。過去非機動車道經常被當做路側停車場,沒有了專用道,自行車只能跟機動車混行。現在通過重新劃分路權,路側停車空間被擠壓,亂停車問題有望從根兒上解決。
公交站點合併優化交通
“整治完後,這條大街上除了豐盛醫院門前,為方便患者就診保留現有的停車港灣外,其他路段均不允許路側停車。”阜景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了解決這條大街上的停車難題,正在整治的阜內大街一期,即西二環阜成門橋至趙登禹路,680米長的路段沿線,設兩處停車場。一處是白塔寺對面的空地,將改造成地面公園地下智慧停車場,預計可提供110到120個停車位。另一處是阜成門橋東南角,現狀有36個停車位,綠化改造後,縮減至12個。
優化交通體系的另一大措施,是合併公交站點。阜內大街一期路段,南北兩側各有兩處公交站點,是不同的公交線路在這條街上的不同停靠站點。兩處站點相距僅五六十米,早晚高峰時段,頻繁進出的公交車與社會車輛路線交叉,很容易造成交通混亂。兩處公交站點將合併為一處公交港灣,候車空間也大幅擴增。
電線全入地亮出天空
路面上電線桿、燈桿、指示牌太多,也是老城街區治理普遍面臨的難題。站在阜成門內大街與金融大街交叉的丁字路口,目光所及就有20多根各式線桿。而整條大街的線桿、標識牌約為183個。
這次整治提升,西城區創新性地提出了“綜合桿”概念。也就是對現有的各類線桿進行整治。通過開展“架空線入地”,電線桿全部拔除。無法入地的電車線桿,與照明、交通指示等功能結合,建成綜合桿。實在無法移除的線桿、指示牌,原狀保留。整治後,大街上的各類線桿標誌數量將減少到55個。
沿街門店的建築立面,則再現傳統風貌。結合地下停車場建設,白塔寺對面的空地,將建成佔地約1000平方米的微型公園,在景觀上與白塔寺形成對景。阜成門橋東南角在公交站點撤並後,啟動綠化提升改造,建成一處1300平方米的微型公園,彌補阜內大街沿線綠化帶不足的短板。
這次環境整治在細節上也頗具匠心。據舊時記載,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由阜成門進城,而“煤”與“梅”諧音,京城之人念及阜成門帶來的溫暖,讚曰:“阜成梅花報暖春”,因此提取“梅花”的元素,結合祥雲紋樣,運用在井蓋、車擋石、影壁及護欄上,增加街區的文化氛圍。
阜成門內大街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將於今年10月份竣工。二期工程(趙登禹路至西四大街)將於明年實施。目前,位於阜內大街161號的阜內大街整治復興計劃展示中心已對外開放,市民可以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