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疏解非首都功能 工業遺存成文創高地

2017-09-14 09:14:34|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不新增産業用地——

  北京朝陽:工業遺存成文創高地

  近年來,北京市朝陽區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抓住建設公共文化體系示範區和文化創意産業引領區的重要機遇,推動文創産業向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盤活30余個老舊廠房,總面積近200萬平方米,包括北京齒輪廠、京棉二廠等老廠房,都在“騰籠換鳥”的同時實現轉型升級,被讚為:北京朝陽文創,有裏有面有范兒。

  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從天安門沿長安街一路向東,過了國貿橋不足千米,就是有名的文化創意園“郎園Vintage”。佔地2.34萬平方米的“郎園”,建築面積僅3萬平方米。紅磚小樓星羅棋佈,碧綠的爬山虎佈滿墻面,前衛的雕塑、時尚的酒吧隨處可見。遊走其間,時尚又復古的氣息撲面而來,成為工廠遺存改造的典範之作。

  8年前,這裡還是一家醫療設備廠,由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被騰退外遷,留下17棟建於四五十年前、仍保留著鮮明工業特色的老廠房。

  北京市朝陽區決定將工業舊廠房轉型建設文創園區。“光是改造投資就花了8000萬元,我們的改造理念是修舊如舊,在保護老廠房原有園區格局的基礎上,改造園區的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把園區打造成集文化企業辦公、時尚秀場、設計體驗店、創意餐飲等於一體的複合式文化藝術園區。”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園區建成後,每年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郎園文化節,由於郎園位於中央商務區域,北京市文博會朝陽分會場、CBD商務節和北京設計周的分會場紛紛駐場郎園。現在郎園已入駐文化企業50多家,年産值超50億元,成為長安街東延長線上的“新地標”。

  四種轉型模式助力經濟轉型

  朝陽區曾是北京機械、紡織、電子、化工、汽車五大工業基地的所在地,老廠房的建築各具特色,如北京電子城建築,採用了包豪斯風格和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築工藝,已成為不可多得的現代工業建築珍品,見證了北京工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自2000年起,朝陽區出臺補貼、獎勵、貸款貼息等政策,引導工業廠房轉型升級,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目前已形成四種轉型模式,即産權方與專業機構聯合打造的“751模式”,政府投資並運營的“朝陽規劃藝術館模式”,國企自組團隊改建的“萊錦創意産業園模式”,藝術家自發聚集、政府提供管理服務的“798模式”。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老廠房等工業遺存是一個城市工業文明的體現,保護利用好北京工業時代的歷史遺存,也為北京古城歷史風貌增添時代光彩。朝陽區一直在探索盤活舊廠房的存量資源、建設文創園的新模式。在沒有新增一分産業用地指標的情況下,既疏解了非首都功能、提升了環境品質,也加快了“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構建。

  文創企業已達8萬餘家

  作為北京的新地標,798藝術區開創了國內用藝術改造老廠房的先河。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吸引25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家藝術機構入駐,每年舉行藝術活動2000余場次,吸引觀眾超過500萬人次。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朝陽區已形成了以文化傳媒為龍頭,以高端會展、旅遊休閒、設計創意、信息服務為主導,以古玩及藝術品交易、文藝演出、時尚消費為特色的多元支撐的産業結構體系,形成了以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為主軸,以奧林匹克公園文化體育融合功能區、大山子時尚創意産業功能區、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功能區為重點,以眾多文化創意園區(基地)為延伸,錯位、融合、協同的空間發展格局。

  據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8月底,朝陽區登記註冊文創企業已達8萬家,上市(含新三板)文創企業160家。預計今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將突破3300億元。

  (本報記者 張景華 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