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啟動“百街千巷”環境整治 415條小巷11月底亮新顏
本報訊(記者 于麗爽)東城區“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成效顯現。11月底前,415條小巷將完成整治,年底前,600條小巷舊貌換新顏。到2018年底,全區178條大街、1005條小巷將全部完成整治,東城每個片區都將有自己的“風貌管控導則”。民居風貌區、會館風貌區、皇城風貌區……老城風貌將得到保護和展示。這是記者昨天從東城區了解到的。
走進東四三條至六條,衚同的院墻上整齊地插著一面面國旗。細心的人會發現,插旗桿的“小盒子”很有特色:長方形的盒子固定在墻體上,打開盒蓋呈30度角,就可以把旗桿插進去。盒蓋上面的圖案也是精心設計過的,有牌樓、有“東四衚同”的拼音,還有“國風靜巷”四個字。這就是此次環境整治中專門為衚同設計的可折疊國旗座。
“過去就在墻上釘塊鐵皮板,插根鋼管,再在鋼管上插旗桿,比較簡陋,也不美觀。”東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高洪雷介紹。在環境整治過程中,結合衚同風貌保護,增加了一些小設計。目前,已經製作國旗座300個,將在東四三條至六條安裝。今後,還將在花池、井蓋、建築外立面、景觀小品中,設計一些能體現衚同特色的標識,彰顯衚同風貌。
眼下,東四三條至六條衚同已完成整治。今年年底前,東四地區將再完成7條衚同的整治。明年,還計劃整治朝內北小街、豆瓣衚同、倉南衚同等13條衚同。“整治包括門樓修繕、門道雜物清理、公共區域照明、外立麵粉刷貼磚、道路破損的重新鋪設等。清理雜物後騰退出的空間,會考慮見縫插綠建立體、口袋花園。”高洪雷介紹。
今年,東城區啟動了百街千巷環境整治工作。截至11月底,有415條小巷將完成環境整治,主要集中在前門、東四、王府井、建國門、和平裏等集中連片的地區,以及南鑼鼓巷、新太倉片區、龍潭街道夕照寺、光明社區等。12月底之前,將基本完成600條小巷環境提升,包括景山、北新橋、安定門等地區,基本覆蓋東城大部分地區。到2018年,東城將完成全部1005條小巷的環境整治提升。
環境整治與老城風貌保護相結合。“我們堅持規劃引領,聘請專家顧問團隊把關,並實行責任規劃師制度,方案實施前還要跟居民見面,確保在保護風貌的同時,切實提升人居環境。”東城區百街千巷辦公室指揮部副主任楊希介紹,目前,區級層面出臺了衚同十要素設計導則,包括牌匾、門窗、管線、墻、照明、綠化、標識等內容,下一步,要實現每個片區都有自己的風貌管控導則。“比如這條衚同應該用什麼樣子的磚,採用什麼顏色,門怎麼弄、窗怎麼弄,綠化怎麼佈置,指路標識牌、牌匾設計成什麼樣,都將有具體標準。”楊希表示。整治後,東城區的文化精華區、歷史街區風貌將得到更好的展示,如東四地區將以民居風貌展示為主,前門地區將更多的體現會館文化,東華門、景山地區將彰顯皇城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