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北京”徵文比賽二等獎:《我眼中的中國》
沒有人可以否認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這個世界第三大國家擁有超過5000年的文明。這裡的一切既偉大,又大氣,比如長城。無論是長駐還是短遊,你必須在這裡呆上一段時間來體會這種“大”。 作為一名學生,讓我們用下面的方程式來簡要説明一下我們的經歷。
新體驗=D x 花費的時間
我的定義方式並不深奧, 即“全新體驗的多少由兩種因素決定,包括你與某一事物共處的時間以及新的地點與你出生地之間文化和環境的差異。”這種差異由字母D代表。數學裏,這個等式被稱作D為變數的線性遞增方程。變數D因人而異。兩個地方的文化差異越大,新鮮感就會越強。
對於一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學生,由於兩國的距離,變數D數值很高。在過去兩年中,我們在北京學到了很多,也體驗了很多。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考慮到生活方式(文化,處事方式,飲食,天氣)的巨大差異,我曾以為我和我的同學們需要努力適應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在這裡,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姓名
在我取中文名”拉奧迪”之前,我對京式幽默和想像力一無所知。但我想他們肯定是為我著想,所以在千奇百怪富有想像力的備選名字當中加入了如此多的表達良好祝願的字眼。
當我的中國朋友因聽到我的中文名而露出迷之微笑時,我的感覺肯定不能用高興來形容。但我承認,有時我會安慰自己“想開點,至少你很值錢。”我也會為此感到些許驕傲,至少我已經是真正的中國人了。但隨之,我便會再次感到整個人都不好了。大聲笑出來吧。
順便提下,除了那些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很難記清中國人的名字因為他們看起來都差不多。而我的中文名雖然好玩,但簡單易記。這也是我的一個優勢吧。記住,來北京,要起新名!
婉轉表述
我知道每個中國人都像一本有趣的書,需要耐心仔細地閱讀。但即使這樣,作為外國人,我發現我經常在和他們的交談中變得混亂。
通過使用成語,習語和比喻,中國人表達某一個意思可以有超多的説法。比如在過去,人們互相問候時不説“你好”而是問“吃了麼?”我也發現跟他們交流時要遵循一條原則:話要反著説。你不能因此而草率地批評他們缺乏真誠,雖然過於婉轉的表述會造成這種錯覺。在他們口中,“我恨你”其實是“我愛你”的意思,而“你真壞”其實是説“你挺好的。”
我們經常這樣開玩笑。特別是不懂我的意思時,他們會説“聽不到”,而我則回應“我也聽不到。” 之後,我創造了一種用手語表達的交流方式。一般情況下,非中文專業的外國人在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會使用一些更有創造性的溝通方式。
由於學習安排,我還沒能完全克服語言障礙。但我相信我能在和北京人打牌的過程中領悟“爭上游”和“拱豬”的魅力。之後,我會學中文。
飲食
憑我的能力,很難發現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食用又不會把人送進醫院。這也證明了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的想像力和持之以恒。每次逛餐廳,我都要走一圈,從熟悉或完全陌生的菜品中尋找自己能接受的食物,就像一次令人興奮的探險。
中餐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健康的飲食。除了有時會有些鹹辣,中餐總體強調少油少葷。但我不能理解,既然他們可以把幾乎所有東西都變成美食,為什麼還會刻意等一些食物腐爛之後才食用,或者讓他們聞起來已經腐爛?
但不管怎樣,烤鴨確實是一道很棒的北京風味菜。而且切肉的過程確實能勾起你的食欲。
錢
眾人皆知,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勤勞的百姓。他們辛苦一生,不分日夜,不分場合,基本都是為了賺足夠多的錢。這種目的很難描述清楚:他們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目標,但同時又懶得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
當你對此表示質疑時,他們又會反問你:理想有啥用?任何事物都能用錢來量化:房子,車,未來,亦或是在北京的消遣。我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去評判,所有事情都事出有因。但每當我看到頻于奔命又躊躇滿志的中國人時,我都不禁想到這個問題。
內斂的熱情
很多次,我主動在街上向年輕女孩問好,但均未獲得回應。至此,我開始認為北京人內向,冷漠。但時間證明我是錯的。他們的熱情就像悶在爐子中的火焰。只有當你表明你的本意或你們變成朋友之後,你才能打開爐門體會到裏面的熱度。與其説是靦腆,不如説是謹慎。實際上,他們對不同情境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正因如此,你很難想像一名在嚴格家教環境下長大的女士會因買菜時區區2角的折扣而與另一位有相同成長經歷的女士發生衝突,亦或是與年齡相倣的老年婦女伴著動感的節奏大跳廣場舞。更為神奇的是,這種能讓女性比在家裏跳的更加隨意的舞蹈形式居然風靡全球。 所以,永遠都不要小看中國人的能量。
規矩
我聽説一些外國人時常抱怨中國遊客的惡習。實際上,我發現他們有許多道德規範以使他們能夠與鄰為善。作為最古老的國度,中國與那些自認為公正的發達國家面臨著不同的實際情況。在我看來,中國人在對待規則上,秉持一種有趣的態度。
他們會設定一些限制,但並不強制規定。他們會根據時間,具體情況來決定正確的行事方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規避風險。一切都源於自己的判斷。他們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你不必大驚小怪,因為他們思維靈活。
我還想説的是大多數中國人不信仰宗教,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建立一套規範,我是指那些約定俗成的表達祝福,驅邪避害或表示尊敬的方式。這再一次證明他們的想像力超乎尋常,對生活充滿熱情,以及追逐利益的性格。
節日
北京熱鬧的節慶場面著實令我愛恨交加。在別處,我永遠都無法找到這麼多的人在喧鬧中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這種方式確實太吵了。
平常從外表上看,北京人會儘量避免衣著暴露以給人輕浮之感。而一旦找到任何可以慶祝的機會和場合,他們就會毫無顧及的炫耀他們對於淺色的喜愛,釋放自我的願望。他們通常會燃放焰火,對於擁擠的人群也有極大的忍耐能力。
北京人慶祝國外宗教節日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但這些節慶可能只是他們找樂和享受美食的藉口。對此,我並不奇怪。我知道他們只信仰自己。所以慶祝節日是他們“放縱”自己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文已至此,想説的還有很多,我只能説謝謝“變數D”你讓我們在京味文化中享受到了這些“不同之處。”
文/拉奧迪(阿爾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