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首批14個海綿城市項目完工

2017-11-21 09:26:4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經過工程改造,普通的綠地、花園、蓄水池、路面能變成一塊塊“海綿”,蓄留雨水並加以利用,避免暴雨成災。通州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先行示範區,首批14項試點工程已于近日完工,七成雨水可就地消納和利用。

  從水洼遍地到下雨不濕鞋

  説起“海綿城市”這個有些專業的詞彙,71歲的紫荊雅園小區居民李宜任一點不陌生。她告訴記者,這樣的改造已持續了大半年,最近剛完工。

  紫荊雅園東臨六環路,建成至今超過10年,由於地勢低窪,每逢下雨,地面總佈滿小水洼,“年紀大點兒的人,走路得格外留神。”李宜任説。

  “改造之初,我們先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發現積水的原因除了地勢低窪之外,還包括硬質路面不能透水、高綠地無法收集雨水等。”建設方北控水務的韓元介紹,紫荊雅園的改造內容包括道路、綠地、停車位等。

  就拿道路改造來説,地面挖深約1米,先後鋪設4層滲水層。路面也從普通的混凝土換成透水磚和透水瀝青。這樣一來,下雨時,雨水不會在地面停留,而是迅速透過路面,在層層下滲中得到凈化並涵養地下水。

  從南門走進小區,記者看到,灰色路面由透水磚鋪成,中央寬約2米的紅色步道則是透水混凝土。細瞧步道兩側,還各有一條排水溝,暴雨來臨時,無法及時下滲的雨水可由此排走。

  今年夏天,透水道路首次迎接降雨的考驗。讓居民感到驚喜的是,往年的小水洼不見了,就連鞋子也沒有被打濕。

  六大措施留住天上來水

  一下雨就看海,這是不少城市近年來面臨的困境。

  “滲、滯、蓄、凈、用、排,是海綿城市改造中的六大措施。”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城市排水的改造,以往多集中于擴大末端管網的排水能力。但按照海綿城市的理念,要從源頭入手,全流程減排,同時最大限度利用天上來水,不讓其白白流走。

  在另一試點小區BOBO自由城小區,排水溝在改造之後變成了幾處草木茂盛的綠化帶,其專業名稱叫做植草溝,主要用於滯留、蓄存、凈化雨水。

  與普通的排水溝不同,植草溝開挖時深度、寬度均超過1米,溝內鋪設過濾布和排水管網,溝外種植各類草木花卉。下雨時,溝道不再僅僅起到排水的作用,而是能夠降低雨水的地表流速,並利用生物和土壤進行凈化。同時,生機勃勃的綠地也成為動物生存繁衍的好地方。

  植草溝中還設置了幾組生物滯留池,可暫時儲存雨水,等暴雨過後再排出,或作為新的城市水源,用於道路灑掃、綠化用水等。

  再建40余個海綿城市項目

  去年,通州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也是本市惟一的平原試點區。試點總面積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北運河,東至規劃的春宜路,北至運潮減河,包含正在建設中的行政辦公區。在此範圍內的住宅小區、公共建築、公園綠地、市政道路、河道都將進行相關改造。

  海綿城市改造的工程方式多種多樣。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常用的包括下凹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鋪裝、屋面雨水收集滲井、屋面雨水收集罐、環保型雨水口、生態滯留池等10多項。改造後,70%以上的降雨可就地消納和利用。

  經過一年的建設,目前,除了紫荊雅園、BOBO自由城之外,通州區文化館、華聯商廈停車場、北京小學通州分校等首批14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都已陸續竣工。試點區內還將有40余個海綿城市試點工程陸續開建。

  到2018年末,通州試點區域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將達到84%,也就是84%的雨水下滲、蓄滯,不會形成徑流,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