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孩引雷擊石獲市長獎

2018-03-27 09:10:16|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學校博物館裏一份雷擊石的標本,激發了高中生王佳琦的靈感,她和同學設計實驗嘗試人工引雷製造雷擊石。今天,她將和其他9名“小科學家”在市科協、市科委等聯合主辦的第38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頒獎現場,獲頒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扎馬尾辮、戴黑框眼鏡的王佳琦萌萌的,是人大附中高三學生。她坦言,自己並非資深科技迷,自小對經濟學感興趣,但平日裏好奇心比較重,而促使她參加科技賽事的,恰恰是這份難得的好奇心。 

  初中時,因為研究面對霧霾“關窗到底有沒有效果”,王佳琦就獲得當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上高中後,一次參觀學校博物館,讓她見識到雷擊石(又名閃電熔岩)。這塊雷擊石是長約10釐米的中空管狀岩石,內壁光滑,外壁吸附了砂礫,有些粗糙。這個岩石是怎麼形成的?能複製嗎?好奇心再次驅使她動手試試。 

  她和同學組隊推出《雷擊石的鑒別與人工合成嘗試》研究課題,在校內外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分析雷擊石物理、化學特徵,並提出鑒別方法。2016年7月,他們還來到中科院位於山東沾化的一個氣象觀測站,做人工引雷製作雷擊石的實驗,當雷電來時,向空中發射火箭,火箭下面墜有銅線,將雷電引至地面的石英砂池,嘗試引雷擊石。遺憾的是,由於客觀條件限制,實驗未能成功,但是,實驗方案和設備被證明合理可行。這個項目助她獲得北京和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斬獲“市長獎”。  

  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上有突出成績且品學兼優的高中生,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最高榮譽。 

  除了王佳琦,還有9名中學生榮獲今年“市長獎”。其中北京匯文中學劉卓楷是一名天文愛好者,他的研究項目是《星雲還是星系?關於旋渦星系周圍天體的研討》,研究結果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共耀星雲”的相關提法,併為天文愛好者利用業餘望遠鏡確定搜尋矮星系的目標天區提供了經驗。

  獲獎名單

  姓名           學校  

  王佳琦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王楚芊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朱國文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劉卓楷  北京匯文中學

  李鎮堯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張及晨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學 

  陳廷翰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姜睿曦  北京市第二中學  

  賀婉卓  北京市第八中學

  耿逸芃  北京市第四中學

  相關新聞

  200多個青少年科創項目展出

  本報訊(記者 任敏)今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吸引了30萬名青少年參加,各區報送參賽的初評作品達1992項。昨天,大賽遴選的192個國內項目、33個國際學生項目以及16個輔導員項目參加終評展示。

  北京市回民學校初一學生王恩澤設計的作品是“共享單車集體智慧停放系統”。共享單車如何科學擺放?一次,看到街頭的烤肉機滾動烤肉時,王恩澤獲得靈感,何不把烤肉換成自行車?他設計的智慧立體停車架模型共有五層,每層十個停車位,疊放了50輛自行車模型。騎行者想要停車,利用手機軟體或者車位旁的按鈕,把空位遙控到地面,就可以將自行車放入托架,托架上有長托盤和固定卡扣鎖,可以防止自行車墜落。

  中學生設計的魚缸智慧控制系統、防頂撞車輛的智慧升降柱、自定義取物機器人、智鍵鼠切換機器人等“智慧”設備也亮相展覽。(記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