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唯一南北向衚同群整治後亮相
東城區草廠五條衚同環境整治後恢復了清末民國時期風貌,乾淨整潔,美觀舒適。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依古河道走勢而建,曾坐落上百家會館,當年“京漂”聚集地……東城區老城復興計劃又出新成果——草廠文保區整治即將完工,本月底亮相。這是京城唯一一片南北走向衚同群,整治後將恢復清末民國時期風貌。
恢復清末民國時期風格
據考證,元朝時城墻是土墻,汛期要用蘆席等覆蓋,草廠地區就是當年堆放蘆葦的地方。明朝時,這裡是一片蘆葦園,聚集了很多以織席為業的作坊和業主,得名“草廠”。
草廠地區的南北衚同與三里河有關。前門三里河形成于1437年,是護城河的泄洪渠。到了清朝中晚期,泄洪功能不再,加上人口增長,河道被填埋,上面蓋上了房子,逐漸形成了與河道南北走勢一致的衚同群。清朝時會館興起,這一帶形成了很多同鄉和商業會館,原崇文區的100多個會館大部分坐落於此。據清《京師坊巷志稿》記載,草廠三條有南陵、臨江、太平會館;五條有寶慶、仙溪、黃梅諸會館等。
2009年,草廠地區被列入北京老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保護區西起草廠三條,東至草廠十條,北起西興隆街,南至薛家灣衚同和南、北蘆草園衚同。總計有17條衚同,總長度約3500延米。
草廠地區衚同狹窄曲折,平均寬度只有1.5米到4.5米。2017年,新一輪整治啟動,主要是保護衚同風貌,實現雨污分流,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拆除私搭亂建、提升衚同景觀。“草廠一帶很多房屋都歷經了多次整修,此次風貌恢復,主要以各個院落能看得到的最早的歷史痕跡為標準。”項目負責方、東城區國企天街集團負責人段金梅介紹,恢復後以清末民國時期風格為主。
兼顧保護和宜居
既要保護歷史風貌,又要方便居民生活。為此,衚同更新在細節上做了很多嘗試。
在路面鋪裝材質的選擇上,四、五、六條衚同使用的是花崗岩,七、八、九條衚同使用的是老石材,其中還點綴了一些枕木等,讓路面更軟、景觀更靈動。針對草廠地區衚同狹窄、缺少綠化的現狀,整治見縫插綠、立體播綠,增加了百餘處綠化小景觀。為了四季有綠,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種了竹子和黃楊;考慮居民喜好,種了石榴、丁香、玉蘭等。過去,衚同裏有一些野蠻生長的葡萄,這次搭了葡萄架,引導葡萄藤有序生長。
主食廚房、菜站、理髮店……為方便居民生活,衚同裏還配建了便民設施。同時,在衚同外建停車設施,機動車、電動三輪車等都將集中存放,衚同徹底實現不停車。為方便老年人、殘疾人回家,物業公司配備了電瓶車,隨時接送。
以往最被詬病的衚同廁所,這次也華麗升級。雨污分流讓衚同不再有異味了,同時,安裝了新風系統、空調、洗手池、隔斷等,冬天洗手還有熱水。
引入衚同精品酒店
經過疏解騰退,草廠地區現有院落總數497個,居民960多戶。其中80多套騰退空的院子,將與文華東方酒店管理集團合作,打造衚同精品酒店。目前,兩套酒店客房樣板間已經裝修完成。
“風貌保護工作是系統的、全方位的,包括新業態的導入。引入頂級酒店管理集團,把他們先進的理念帶到衚同裏來,有利於提升整個地區的環境水準和品質。”天街集團負責人李軍表示。
為了鞏固整治成果,社區居民還成立了小院議事廳、養犬自律會、養鴿協會等,參與衚同治理。
“到我這輩兒,我們家已經在這住了5代了。”62歲的草廠居民李洪盛説。通過整治,頭頂上能看見天,地面上乾淨了,大車小車進不來,衚同裏還種了花、種了樹,“有小時候的感覺,但比那時候好多了!”李洪盛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