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獻血量居全國城市之首

2018-06-13 08:52:0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明天(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記者從市公民獻血委員會獲悉,去年本市血液採集量高達129噸,地區獻血率1.73%,居全國城市之首。夏季來臨,本市進入獻血淡季,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透露,京津冀血液應急調劑平臺已初步建成。

  去年本市血液採集量達129噸

  目前,血液還沒有替代品,醫療臨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人自願無償捐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近20年來,本市街頭采血點由1998年的3個提升到目前的63個,初步形成了規劃佈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和環境舒適的採供血服務體系。1998年,北京市僅有1800人次參加自願無償獻血,目前,全市累計參加無償獻血人次已高達614萬。

  2017年,本市自願參與無償獻血的志願者近40萬人次;血液採集量高達129噸,地區獻血率1.73%,居全國城市之首。

  京津冀應急調劑平臺建成

  本市每年有40萬至50萬人次用血者,其中真正的急救用血不足10%,當出現臨床用血量短時間降低時,並不會威脅到急救用血和城市運行安全。

  “病人是流動的,血液也應該是流動的,血液調劑機制是國際上解決血液短缺的基本方法。”劉江透露,在國家衛健委的領導下,京津冀血液應急調劑平臺已初步建成。當本市血液標準庫存量下降時,專家會根據下降比例、近期惡劣天氣以及醫療機構臨床手術量等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採取血液調劑、組織單位團體獻血預約等措施應對。劉江表示,目前本市擁有10萬餘人的固定獻血者隊伍,當出現血液短缺的緊急情況時,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呼叫中心會向他們發出求助信息。

  “目前,血小板用量確實比較大。”劉江説,北京醫療資源豐富,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需要輸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數量較多。據統計,去年全國完成骨髓移植近5000例,其中北京佔比超一半。

  “問題”血液可溯源

  京津冀血液溯源信息系統目前已上線,可對出現問題的血液進行追蹤。

  獻血時檢查的疾病項目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這四種疾病從感染到能檢測出來産生的抗體,需要有一定時間,即“窗口期”。因此,志願者捐獻完血液後,也可能發現有問題,需要及時處理。例如對於發現的艾滋病等傳染病患者,會被列入永久不能獻血的名單;對於因疲勞導致轉氨酶增高等狀況的志願者,則是暫時性不能獻血,待身體恢復後仍有獻血資格。

  目前,可通過血液傳播的疾病約有50多種。在我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都屬於地區人口發生率較高且比較複雜,獻血時要通過核酸檢測進行嚴格篩查。

  獻血故事

  醫生見證自己的血流進患者身體

  昨天,510名市民作為首都無償獻血先進個人受到表彰,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主任朱瑜琪連續20年堅持無償獻血,先後獻血36次,總獻血量13800毫升,相當於普通健康成人全身血量總和的三倍。

  55歲的朱瑜琪永遠也忘不了獻血帶給他的幸福——

  2000年,山東省東營市人民醫院手術室,一名腰椎受傷患者正在進行手術,由朱瑜琪主刀。術中需要輸血,當護士舉著“核血單”進行輸血前的查驗時,突然愣住了,“朱瑜琪……主任,這不會是重名吧?這血是您獻的?”真就這麼巧,這血的確是朱瑜琪獻的,當時,他已悄悄獻血兩年多。

  “一邊給患者做手術,一邊看著自己的血一點一滴流進患者的身體裏,心裏感覺很幸福。”朱瑜琪回憶。

  作為醫生,朱瑜琪見過太多緊急搶救的場面,他更理解健康血液對生命的重要,“只要身體允許,我爭取獻到16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