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村史館帶活農耕民俗遊
原標題:截至目前已建成22座,累計接待20余萬人次
順義村史館帶活農耕民俗遊
北京日報記者 劉橋斌
鄉情村史陳列室,不僅要有“顏值”,還要有活力,不僅能看,還要能玩。順義區河北村、柳莊戶村以鄉情村史陳列室(村史館)為主體,打造民俗體驗園、慢生活小鎮,帶活了農耕民俗遊,已成為美麗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南彩鎮的河北村民俗園佔地近千畝,以村史館為主體,配套建有農耕民俗體驗區。村史館分為樂善好施、崢嶸歲月、黨建引領、移風易俗、前程似錦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樂善好施展示的是村落最早建設由來,崢嶸歲月、黨建引領、移風易俗三個為主體部分,崢嶸歲月復原的是解放初期河北村普通農家小院的農耕生活,展示的物件有耕犁、鋤頭、鼓風機、藤條筐、小推車等農業器具,黨建引領復原的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産生活的變遷,展示的物件有大喇叭、廣播臺、糧票、舊報紙、自行車、小黑白電視機等,移風易俗復原的是北方農村婚喪嫁娶、宴請酒席等風俗變遷。
“整個村史館有老物件、老照片3000多件,都是村民們捐贈的,每個老物件標簽上都注上了捐贈者的姓名,有的老物件祖祖輩輩傳了上百年,背後能穿起一個家族的故事。”河北村村支書金治國介紹,隨著農民進城,一些農耕器具正慢慢散落,村史館提供了留存、展示的空間,你一件,我一張,集中到一塊,就穿成了一道時光長廊。
全國文明村柳莊戶村村史館裏展示的老物件也是村民自發捐贈而來,600余平方米的村史館以“華北印象”為主題,共分序言、緣起、傳奇、印象、足跡、傳承、鄉賢、後記8個展區,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視頻等形式展示了這座300多年小村莊的歷史變遷。
“我家捐贈的是一塊保存了50年的鏡子,它是我母親結婚時的嫁粧,看著這塊鏡子,就可以知道50年前的生活和今天有多大差距。”柳莊戶村村民李寶江説,這塊鏡子放在家裏幾乎沒人在意,放到村史館後,親戚朋友來了都會去看看,還勾起一段段回憶,讓人憶苦思甜,遠遠超出了放在家裏的價值。
柳莊戶村村史館的最後部分是一面笑臉墻,笑臉照片都是村裏老物件捐贈者。“老物件記錄的是村史,留存的是記憶和鄉愁,笑臉墻拉近過去和現實的距離,讓老物件有了故事,有了活力。”村支書柳顯蒼説。
為了讓老物件“活”起來,河北村在村史館外面建設的配套設施,讓遊客思緒穿越的同時,還可以馬上體驗農耕生活:傳統香油製作、粗糧加工、耕地、插秧、放風箏、養豬、養雞、釣魚……上百種農耕體驗活動讓遊客流連忘返,園區年收益已達1500萬元。柳莊戶村村史館建成後,與該村的歐菲堡紅酒莊園、北京葫蘆藝術莊園、各色採摘園等特色元素一起打造成了一座“慢生活特色小鎮”,遊客絡繹不絕。
截至目前,順義區已建成村史館22座,累計接待遊客20余萬人次。村史館在提升農村精神文明面貌、傳遞歷史文化血脈、展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同時,也已成為京郊民俗遊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