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大庫將變身明清傢具館
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曾一度作為庫房使用的故宮南薰殿和南大庫即將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將在此揭幕的明清傢具展廳一期布展工作預計本月完成,隨即面向公眾開放。屆時,約2000件此前從未示人的珍貴明清傢具將以“倉儲式”展陳的方式與觀眾見面。
“倉儲式”展陳明清傢具
日前,記者來到南大庫探展。在布展現場,故宮博物院展覽部副主任王戈告訴記者,明清傢具展廳的開放將分為三期,本月一期展廳的布展工作將完成,重點展品以康雍乾三朝經典傢具為主,共展示重點文物30件左右。除了展陳區域以外,還有部分倉儲區也將對公眾展示,涵蓋文物200至300件。
王戈介紹,展廳二期將以“倉儲式”展陳為主,“預計三個月內完成布展,屆時一期、二期共將有2000件左右明清傢具與公眾見面。”
三期展廳是故宮的南薰殿,在室內不大的區域內,將有20至30件明代傢具亮相。在南薰殿院落的室外展示區,也將向觀眾展示以明末清初為主的明式風格傢具。“明代傢具與明式傢具不同。所謂‘明式’指的是當時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種簡潔舒展的風格,而明代傢具則是真正落著明代‘款兒’的傢具。跟人們想像中不同,明代傢具中不乏大漆、螺鈿等華美裝飾要素。”
在全部布展完成後,三期展廳將實現連通,並與武英殿和寶蘊樓共同形成新的展示區。屆時,觀眾參觀整個區域預計要用時1小時左右。
重現乾隆《是一是二圖》
走進南大庫展廳,迎面是氣勢恢宏的紫檀木鉗黃楊木龍紋屏風與紫檀木鉗玉寶座的組合展品。故宮的專家告訴記者,“黃楊木無大料”,所以才有了紫檀鉗黃楊木的匹配,這組屏風和寶座分別來自乾隆時期不同的宮殿。
展廳裏另一件黃花梨嵌寶大櫃上艷麗的色彩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專家告訴記者,這件文物上採用傳統的“百寶嵌”工藝,描繪了“藩人獻寶”的圖景。“所謂‘百寶嵌’是明代匠人周築發揚光大的一種利用珍珠、珊瑚、玉石、水晶、瑪瑙等名貴材料組合成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裝飾圖案,然後鑲嵌在漆器或者木器上的工藝。大櫃來自清初,是成對兒保存的。由於時間久遠,櫃面嵌進去的寶石很多都脫落了,這件上展文物在2015年故宮九十週年院慶前夕被修好,而它的‘同胞’則還在故宮文保科技部進行修繕。”
展廳設有一個“主場景”——乾隆《清人畫弘歷是一是二圖軸》的原景重現。在這幅畫作上,乾隆皇帝身著漢人服飾,正在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其身後點綴室內環境的山水畫屏風上,懸挂一幅與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顏一樣的畫像。而所謂“原景重現”是指,將畫作中所繪的器物找到並陳列出來。展覽現場,一張朱漆描金花卉紋葵花式桌就在《是一是二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然了,我們説的‘復原’不是指找到畫作中同一件器物,而是指同一類東西。比如在圖畫中這張桌子是素面的,而本次上展的則繪滿了紋飾。”
不安空調展廳保持常溫
王戈告訴記者,南大庫展廳將加設通風設備,但不會像許多展陳場所一樣追求恒溫恒濕的保護,也不會加裝空調設備實施展廳控溫。“這些傢具常年在常溫下保存早就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故宮晚上會斷電,空調反而不利於它們的保存。”
“地面庫房佔地面積大,保存條件欠佳,文物常年難以得到整理和修繕。我們希望通過南大庫的‘倉儲式’展陳給這些文物一個‘週轉’之所,使地面古建得到更好的修繕,庫存的文物也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整理。”王戈告訴記者,由於故宮許多殿宇用作原狀陳列,大量不在展線上的明清傢具在過去難見天日,而“倉儲式”展陳正是緩解庫存壓力、給庫存文物更多亮相機會的有效手段。
“目前,故宮收藏有186萬件文物,但受到場地等因素制約,展出比例只有2%左右,希望2020年的時候這個比例達到8%。到2025年,能有30%的文物得以展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北京晚報 記者 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