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河西村建鄉情村史陳列室
原標題:“百家姓墻”記錄兩千年村史 密雲河西村建鄉情村史陳列室 展示獨特的姓氏語言文化
河西村陳列室裏的“百家姓墻”記錄著全村137個姓氏,是我國第一個百家姓村。
在密雲區古北口鎮河西村的鄉情村史陳列室裏,大大小小的沙盤裏呈現著村莊的全貌,古代兵營、長城抗戰、當代河西村的模型全部展現于眼前。百家姓墻,露八分展示圖,記錄的都是這個有著2100年曆史的古村獨特的文化傳承。
2100年曆史古村建陳列室
河西村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潮河西岸,四面環山,是一個小盆地,坐北朝南,村前的潮河猶如一條玉帶依村而過。河西村原名叫柳林營,傳説武帝元朔二年(西元前127年)建駐軍城(奚城),經過680年滄桑由城演變為村落,至現在已有2100多年了。河西村的老書記張玉山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目前,全村共有60多戶,1710口人,河西村以民俗旅遊業為主導産業。鄉情村史陳列室的建立,不僅讓村民們感到自豪,到這裡旅遊的遊客也經常被吸引來參觀。
百家姓墻記載姓氏文化
在陳列室裏有一面醒目的“百家姓墻”。河西村百家姓的現象被發現,還是一件偶然的事情。2007年秋天的時候,村小學要施工,施工隊隊長坐在村委會裏,無意中看了一眼墻上挂著的部分居民名單。他數了一下,發現至少有數十個不重復的姓。由此引起了鎮裏的重視,進行了一次統計,這才發現村中原來一共有130多個姓氏。
張玉山介紹,河西村共有137個姓氏,是我國第一個百家姓村。眾多姓氏中,除了常見的張王李等姓氏,還不乏“桐”“索”以及“巴”這些並不常見的姓氏。擁有這些姓氏的人是當年來自五湖四海的駐軍後裔。這既説明瞭這裡曾是軍事重地,更是中華民族血脈相融的歷史見證。
據介紹,這些姓氏分成7個民族:張王李姓的漢族,馬姓、哈姓的回族,關姓、那姓的滿族,以及桐姓的朝鮮族、巴姓的苗族、韓姓的蒙古族和郭姓的裕固族。
奇特的“露八分”語言習俗
眾多的移民和姓氏,也使河西村産生了一種特殊的、全國獨一無二的語言習慣,稱為“露八分”。
張玉山談起“露八分”也是興致勃勃。他告訴記者,露八分指的是説話人在説話時只“露”成語裏的前三個字,把最後一個字“藏”起來,例如:“‘高高在’呀,你這一大早的幹哈去呢?”“我去醫院看‘鋸齒獠’。”“高高在”指的是位姓“尚”的村民,“鋸齒獠”指的就是“牙”,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姓尚的村民去醫院看牙。
另外,“露八分”的使用也分褒義、貶義和中性。如王姓,褒義是“佔山為”,貶義是“家破人”。何姓,中性是“無可奈”,褒義是“氣壯山”。所以,同一個東西可有好幾種“露八分”的説法。
記者注意到,在陳列室挂著一張“露八分”的展示圖,是村裏用“露八分”編寫的一張表,包括部分河西村姓氏:出口成(張)、佔山為(王)、高頭大(馬)、子孫萬(戴)、封山育(林)、步步登(高)、偷梁換(朱)……
關於這種語言習慣的起因,現在已經無法詳細考證。有的説法是文人創造的,用於插科打諢,也有説是土匪創造的黑話,還有説是商人之間用於討價還價。張玉山説,現在還會“露八分”的人在全村不超過20個,為了保留和搶救這種語言習俗,在陳列室中專門展示。(北京晨報記者 徐晶晶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