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心區892條背街小巷變靚了 8成以上受訪居民滿意整治成效

2018-08-22 09:32:5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葛寧遠

  北京核心區892條背街小巷變靚了 8成以上受訪居民滿意整治成效

  改造後的西城蓮花河濱水綠道已經成為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新選擇。 

  北京核心區892條背街小巷變靚了 8成以上受訪居民滿意整治成效

  改造後的東城三眼井衚同裏恢復了青灰磚墻、傳統門樓,增添了綠植花卉,再現了衚同的清靜景致。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斑駁的殘墻斷壁變成色調整齊的外立面,雜亂的外挂空調被風格統一的裝飾遮擋,裸露的河堤土層綠化後不再塵土飛揚……如今,在首都功能核心區開展的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已進入第2個年頭,作為城市“裏子”的背街小巷正在悄然蛻變,顏值全面提升。

  市城管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核心區有1993條背街小巷啟動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基本完成892條。身邊環境的改善,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根據市統計局開展的民意調查,逾9成受訪居民對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表示支持和充滿信心,8成以上對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成效總體表示滿意。

  早上買完菜,家住廣外街道紅蓮北裏的宮大媽不急著回家,拎著籃子直接來到了蓮花河岸邊。“一早一晚,河岸邊兒熱鬧著呢!我們這兒是唱歌的,那兒是演奏樂器,晚上還有三處能跳廣場舞,乒乓球、門球也都有場地。”宮大媽手上比劃,心裏是掩不住的興奮。“我最愛走溜兒,每天兩大圈,至少1萬步。”

  在紅蓮北裏住了18年,“走溜兒”的習慣宮大媽這兩年才養成。“不是不愛走,主要是以前環境太差了,誰也不願到河邊。”宮大媽回憶,整治以前,蓮花河就是個臭水溝,河堤兩岸都是土路,一颳風就塵土飛揚,人路過全掩著鼻子,躲都躲不及,“想組織個唱歌跳舞只能在小廣場湊合,但那兒地面沒硬化,每次回家鼻孔裏都是灰。”

  2015年底,蓮花河兩岸的改造正式啟動,去年4月一期二期正式完成。裸露的河堤做成了木棧道,既方便散步,又乾淨少塵;道旁、岸旁密密麻麻地種植了雲杉、雲松、黃楊、桃樹、銀杏等植物,既有了景觀層次,河邊的空氣品質也大幅提升。

  “到了深秋,來我們紅蓮看銀杏大道,美著呢!”紅蓮北裏社區的殷大媽展示著手機裏的照片,心裏滿是自豪,“這裡一年四季都是景。”

  蓮花河兩岸的改造,惠及周邊社區37棟居民樓、2900多戶居民。而隨著本市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全面展開,越來越多居民感受到身邊街巷的華麗變身。

  三眼井衚同位於景山街道西部,全長306米。別看只有這短短300來米,由於緊鄰北京中軸線,整治之前這裡遊人如織、環境臟亂;交通擁堵,苦不堪言;架空線密如蛛網,擋住了頭上的藍天。

  便民服務、古都風貌保護、景觀環境提升,這是三眼井衚同改造的三大原則。在這裡,能看到傳統風貌的紅窗框、綠窗格,內開內倒的窗戶能防盜、防潲雨。塌陷和破損的門樓按照老北京傳統的門樓樣式進行重建,瓦花、磚花等樣樣精細。就連拆遷中留下的石柱、磙子等古物,也變成了新的社區景觀,供居民圍坐休息。

  “咱老北京的衚同又回來了。”打小兒就在三眼井衚同居住的張健大爺如今常坐在道邊的小花園休息。他的話説出了不少衚同居民的心聲。

  從市統計局的調查結果看,約9成受訪居民認為整治提升行動在保護古都風貌方面效果更為明顯,8成以上認為在提升文明秩序方面效果較好;從各專項工作看,受訪居民對“牌匾規範”“治理開墻”“立面整飾”和“文明有序”4方面的滿意比例均在8成以上;從工作機制建立方面看,超8成對建立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和制定街巷長制的效果表示認可,認為引入小巷管家效果較好的比例也在7成以上。

  “隨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動向縱深推進,居民的期盼和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市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主任葛艷説,居民建議規範各種車輛停放,期待街巷秩序更加井然;建議增設綠地、菜場等,期待生活更加宜居便利;希望街巷更加乾淨整潔,使街巷的整體環境得到徹底改善。(北京日報 記者 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