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紅利逐步釋放
低壓電力接入、不動産登記、企業開辦等涉企事項辦理時間大幅壓縮,辦理住房公積金登記開戶,申報材料6張表簡化為1張表……去年9月,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出臺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近一年來,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紅利逐步釋放,取得明顯成效。
優化營商環境有效促進了經濟高品質發展。今年上半年,本市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8%,比年初預期目標高出0.3個百分點。本市在企業開辦、小微企業獲得電力“三零”專項服務、“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外資企業設立“一窗受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也在全國複製推廣。
“多規合一”讓項目加速開工
25平方米的開間戶型,500平方米的“城市客廳”,4000多平方米的商業配套……上週五,南三環外的成壽寺集體土地租賃房項目正式開工。很快,這個項目提供的901套租賃房將服務於首都商務新區、麗澤金融商務區等區域的上班族,讓大家坐幾站公交車就能到公司。
從去年9月完成規劃,到上個月完成設計方案審查,再到如今開工,成壽寺項目審批前後僅用了11個月。
“項目能夠快速完成審批,一方面是由於本市為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開闢了快速審批通道,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壽寺項目納入“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審批,快速取得了規劃許可證,為項目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所謂“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審批,就是通過平臺構建出的多圖聯審、多驗合一工作模式,將此前多部門串聯的項目變成“並聯”。當企業提交申請後,設計規劃、國土、園林的多個部門和多個處室將同步開展工作,同時市政公用設施接入也推行“一站式”服務,縮減辦理時限。
不光是成壽寺集體土地租賃房項目,自今年3月18日本市出臺“9+N”系列政策以來,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的行政審批事項,已全部按照新流程辦理,目前全市共172個建設項目直接申請並獲得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平均用時3.8個工作日、4.5個自然天。402個項目獲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83個項目獲得施工圖聯合審查合格證書,11個項目完成竣工聯合驗收。
開企業從“面對面”到“鍵對鍵”
8月中旬開始,查詢企業信息、下載合同示範文本,市民只需找到“北京工商”微信公眾號,就能輕鬆獲得這些服務。未來這個微平臺還將增加更多實用性功能,如微信端在線預約進度查詢、名稱預查服務等。
這只是工商便民服務的冰山一角,如今企業跟工商打交道,越來越多的事兒已實現網上辦理。如在企業開辦方面,本市通過設立區級企業開辦大廳、推廣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擴大名稱自主預查範圍、推進企業登記“全市通辦”等舉措,企業開辦已由原來的7個環節,壓縮到如今的兩個。
截至目前,本市新建新設企業開辦大廳共開闢122個窗口,入駐工商、稅務、公安及幫辦人員超過200人,開辦企業實現“一窗受理、後臺流轉,一次申報、全程辦結”。同時,推出手機APP移動客戶端,大力推進“網上辦”“掌上辦”,目前北京企業開辦通過全程電子化方式申請的已佔8成,實現了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轉變。
進出口許可證一日審結
早上接到天津海關查驗貨物的通知,下午就能完成查驗、放行。北京百川迅捷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經理裴亞莉可是實打實地感受到了效率的提高。同樣一單貨,在以前公司要到天津海關列印查驗單,再拿著查驗單到現場經過層層環節辦手續,貨物最快2天才能放行。如今許多流程都實現電子化,員工們坐在北京的辦公室裏,就能完成大部分事項的申報。
今年3月,京津兩市聯合出臺措施,從企業進出口許可證的審批,到貨物通關的申報、查驗、徵稅、放行等流程,進行深度優化,通關作業模式由以往的“串聯式”變為“並聯式”,給進出口企業開展跨境貿易帶來了更多便利。
在檢驗檢疫領域,目前也已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京津兩地商務部門簽發的自動進(出)口許可證審批時限,大幅壓縮。截至目前,600余家企業已辦理了4700多份進出口許可證,且均在1個工作日內審結。此外,天津海關進、出口通關時間,也分別壓縮了50%和68%。測算顯示,一個集裝箱可節省物流成本400元至500元,節省時間12小時至24小時。
跨境貿易便利化,通關時間的大幅縮短,為老百姓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福利,從世界各地來到中國的牛羊肉、海鮮、牛奶等商品,正在更快速地抵達消費者手中。(北京日報 記者 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