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安全平穩度汛

2018-09-26 08:53:31|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全市各部門、各單位主動擔當、全力以赴,在暴雨、冰雹、颱風輪番襲擊下,本市安全平穩度汛。記者昨日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自6月1日至9月15日,全市共出現降雨過程56次,平均降水量為479.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儘管汛情複雜,但由於汛前準備充分、預警及時、處置得當,整個汛期未造成人員傷亡、未造成因積水導致的嚴重交通堵塞。

  汛情複雜:

  暴雨冰雹颱風輪番襲擊

  今年汛期,本市多次出現暴雨、冰雹、颱風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雨強出現在8月8日,當天朝陽區黑莊戶達122.6毫米/小時。7月16日密雲張家墳出現1300米3/秒的洪峰流量,創下1998年以來20年一遇的最大洪水。

  除了降雨,今年颱風也頻頻光顧本市,“安比”、“摩羯”和“溫比亞”接踵而至,其中以7月23日的颱風“安比”最為明顯,7月23日傍晚至24日16時,本市平均降雨量41.3毫米,東部達暴雨量級,最大降雨出現在通州101農場,達147.2毫米。今年的冰雹天氣也偏多,共出現冰雹過程12次,6級以上短時大風過程13次。

  儘管降雨量大,但因為汛前做了充分的排查、防汛物資準備和防汛演練,整個汛期沒有出現嚴重積水現象。同時,今年的強降雨也讓本市各大水庫“喝”了個夠,截至9月15日8時,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33.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7.1億立方米。

  預警提速:

  發佈預警千余次

  今年汛期,防汛指揮中心、會商系統及指揮平臺、微信公眾號、工作群等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指揮決策能力和公眾服務能力。

  各級防指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市防汛指揮部每天2次常規視頻會商,遇有重要天氣加密會商。汛期累計會商近300次,啟動防汛應急響應7次,通過短信發佈提示性信息9次,累計發送1.8億人次。

  氣象部門的區域數值預報模式體系“睿圖”準確預報了降水過程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為預報預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汛期全市共發佈市級暴雨和雷電預警47次、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7次、洪水預警1次,分區發佈預警1066次。中雨、暴雨預報準確率同比提高了5.2和2.7個百分點;雷電、暴雨預警提前量同比平均提前了16分鐘和37分鐘;提前24小時準確預報了颱風“安比”對北京的影響。

  處置及時:

  共轉移受災群眾3.9萬人

  強降雨致使本市山區洪澇災害偏重,其中懷柔、密雲、房山等5個區受災嚴重,主要為農業、鄉鎮級道路等基礎設施損失。特別是在7月16日-25日強降雨過程中,47個鄉鎮農業生産和基礎設施遭受不同程度損毀,受災人口10萬人,轉移人口3.9萬人。

  受災較嚴重的密雲區,組織群眾避險轉移5次,安全轉移人員11983人次,無一傷亡。7月16日暴雨,密雲區琉辛路被山洪衝斷,同時造成石城鎮紅星、四合堂、黃土梁、二平臺、賈峪5個村莊斷水斷電,外部車輛不能進入。近萬名幹部群眾,投身此次救災。

  據統計,整個汛期,全市共有效處置積滯水事件117處次,道路塌方76起。市排水集團共啟動應急響應18次,累計出動防汛保障人員4.75萬人次。公安消防成功處置各類防汛警情658起,運送救災物資15噸。市衛生計生委針對密雲區石城鎮災情派出2架專業醫療救援直升機開展醫療救援工作。

  全市先後臨時關閉景區2600多家(次),疏散遊客12.3萬人,勸返入住民俗戶遊客7.1萬人次,2000多個旅行社改變或取消行程。

  群測群防:

  山體滑坡無人員傷亡

  汛前,地質災害防汛部門排查全市496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2萬餘張“防災避險明白卡”。在10個山區495處重要泥石流溝等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專業監測儀器、設備,實現了地質災害專業監測全覆蓋。

  同時,還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力量,提前發現險情隱患。8月11日上午8時30分,房山區大安山鄉軍紅路K19+300處山體發生崩塌災害,現場落石滾滾而下。所幸群測群防員安宏三提前10分鐘發現險情,及時報告,迅速採取斷路封閉措施,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車輛損失。

  類似事件還有很多。8月7日,懷柔區懷北鎮椴樹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方自洪發現滑坡體出現變化,上報之後,18戶受威脅的群眾轉移到了安全地帶;7月16日到18日,密雲區石城鎮黃土梁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孫仲來衝鋒在前,在暴雨中轉移了被困村民和遊客。

  目前,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已經超過1600人,築起一道堅固的地質災害防線。下一步,本市將加強下凹式鐵路橋和低窪路段積水監測系統建設,做好北京市防汛重點區域視頻圖像接入工作,推進全市跨界中小河流和山洪溝道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工作。同時還會加強智慧防汛創新研究,探索AI等新技術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記者 劉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