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完成遷移

2018-12-07 09:54:35|來源:北京日報|編輯:尹紅燕

  本報記者 高枝

  頤和園東宮門外,南北寬120米、東西長150米的外廣場區域多年來被用作公交場站、停車場。近日,“困擾”東宮門多年的公交場站完成遷移,社會車輛川流不息、人力車見縫插針、行人橫穿馬路的情況得到緩解。

  這意味著,年初市人代會上,由市人大代表段淑珍領銜提交的《關於恢復歷史規制,保護世界文化遺産的議案》有了積極進展。1998年頤和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時作出的“將停車場遷出東宮門區域,還頤和園一個優美整潔的周邊環境”的承諾終於兌現。 

  進展:公交場站駐車功能遷入西苑樞紐

  今年5月,本報曾以《人大代表惦記20年,頤和園東宮門之“困”終於有了眉目》為題,報道公交場站將頤和園東宮門的建築群割裂,導致文物暴露在車流和人流中,不僅使得東宮門外區域人車混行、人滿為患,更破壞了頤和園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完整性。

  年初的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共有3個代表團和179人次代表提出了16件關於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的議案,經大會主席團決定合併為一項“聚焦‘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議案,交市政府辦理。段淑珍代表關於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的議案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讓議案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出、辦理、督辦的三方立即行動。

  5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議案辦理啟動會,聽取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關於議案辦理工作方案的彙報。隨後,市人大常委會先後組織調研組到石景山、朝陽、懷柔、豐臺、西城、東城、通州等地進行實地調研。

  5月底,作為主辦部門,市規劃國土委有關負責人現場勘探,認為從規劃角度,場站遷移至1公里外的西苑交通樞紐具備可行性。

  7月27日,在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副市長王寧在報告中回應了議案辦理情況。王寧表示,已成立專項工作組,統籌考慮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搬遷和公交車、私家車、人流量以及旅遊路線的合理安排,恢復頤和園歷史建築規制的完整性。

  聽到市領導表態,段淑珍代表欣喜之餘,表示要進一步監督公交場站搬遷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據市公交集團介紹,頤和園東宮門場站駐發5條公交線路,其中,303路、346路運營于海淀山後地區,508路、579路連接中心城區,夜8路滿足了頤和園地區至北京西站沿線居民的夜間出行。5條線路承擔了海淀山後地區與中心城區重要的交通接駁功能。

  在市運輸局的統一協調指導下,市公交集團協同市公聯公司、海淀區政府溝通協調並現場踏勘,落實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騰退及線路調整有關工作。9月18日,市運輸局組織交管局、頤和園管理處、海淀區交通委等相關部門召開頤和園東宮門場站現場協調會,明確近期場站騰退後線路路由、設站及交通組織等具體方案,並責成海淀區具體負責臨時方案執行期間的交通配套設施保障。

  場站騰退及線路調整方案于9月25日正式實施,頤和園東宮門場站駐車功能全部遷出,引入西苑樞紐站。本次調整後,303路、346路首站調整至西苑樞紐站,增設“西苑樞紐站”上車站,雙向增設“西苑北站”;508路、579路首站調整至西苑,雙向撤銷“頤和園”站;夜8路首站調整至地鐵北宮門站,雙向增設“地鐵北宮門站”。

  “多年來,公交場站的存在對頤和園的歷史完整性、文物建築保護以及遊覽秩序和環境都造成了持續的不良影響。現在,在包括人大代表在內的各方面人士多年積極呼籲下,經過北京市主要領導的決策,公交場站搬遷工作終於啟動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對此,作為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産的專職管理者,我們深感振奮和鼓舞。”頤和園副園長秦雷表示。

  “得知公交場站遷移後我真是激動又高興,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關注了二十多年的問題,終於解決了!”段淑珍説,“我會繼續關注後期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問題,希望市政府統籌考慮場站遷移騰退的後續工作,也希望重新規劃和建設後的頤和園地區,能更好地向國際友人和中外遊客展示世界歷史文化遺産的特色和皇家園林歷史風貌。”

  未來:公交線路有待進一步調整

  正如段淑珍代表所説,公交場站的遷移,只是頤和園東宮門外徹底恢復“寧靜”邁出的第一步。

  “應該説目前公交場站的搬遷工作還沒有徹底完成,公交場站的駐車功能雖然已經結束,社會停車場也已經撤銷,但原場站的公交車穿行和乘客上下車功能仍在繼續。東宮門外廣場這一頤和園的重要文物空間內仍然設有4條公交車道並每天有5路公交車穿行廣場中央,也使得廣場區域文物空間的保護和環境提升無法進一步開展。”振奮之餘,秦雷也對東宮門外的進一步騰退表示關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一階段公交車線路將完全撤出東宮門外廣場,直至最終將同慶街辟為步行街。我們希望這一部署加快推進,將東宮門外廣場區域儘快按照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保護和利用的標準,進行環境提升,成為與頤和園遺産價值和服務要求相匹配的遊客集散服務區,真正恢復頤和園東宮門區域的歷史原真性和完整性。”

  關於秦雷提到的“公交線路穿行”及“乘客上下車”,市公交集團給出了回應:依據方案,頤和園東宮門場站駐車功能已全部遷出,引入西苑樞紐站。原場站位置現作為公交專用過境通道,由北向東的公交車輛不再繞行環島,改由公交專用通道通行,減少公交車輛與社會車輛的交織,改善頤和園東宮門的交通秩序。根據交管部門的意見,303、346路2條線路的中途站位設置在公交專用通道內,與既有同慶街上的中途站分開設置,減少因公交車輛集中到站帶來的交通壓力。

  公交線路依然通行,在目前階段有一定必要性,市公交集團表示,目前頤和園東宮門由北向東方向不具備公交車輛左轉彎的通行條件,途經公交車輛只能穿行公交專用通道行駛。此外,公共交通承擔著頤和園地區乘客出行、遊客集散的重要功能,將公交站設置於距離景區較近的區域,有利於引導遊客綠色出行,緩解交通壓力,同時也起到了快速疏散景區遊客的作用。

  關於線路未來的調整,市公交集團表示,待海淀區“三山五園”規劃和頤和園地區整體規劃明確後,將結合上位規劃的落實情況,積極配合,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相關地面公交線路優化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