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裏雅俗共賞過大年

2019-02-11 11:11:2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葛寧遠

  原標題:看齊白石畫年味兒 剪窗花品傳統年俗

  北京畫院裏雅俗共賞過大年

北京畫院裏雅俗共賞過大年

北京畫院裏雅俗共賞過大年

  春節期間,觀眾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欣賞“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展。此次展覽從院藏精品中甄選出110余件書畫經典之作,活動將持續到2月28日。(北京日報 記者 方非 攝)

  對京城市民來説,春節過年除了逛廟會看大戲,走進美術館看畫展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用繪畫藝術講述文人雅士嚮往的清幽超逸,展示民間百姓生活中的風味意趣,北京畫院正在進行的“風雅藝趣——中國人的生活·智慧·藝術”展從春節前夕開展以來,每天都吸引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走進北京畫院位於朝陽公園附近的展廳,只見一層進門處的主題形象文化墻上,貼著楊柳青的門神年畫,挂著紅燈籠,從仇英所畫的《漢宮春曉圖》中截取的仕女形象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在文化墻上,居中的條案上還擺放著梅瓶。端著節慶禮品的仕女相互應和,條案上的梅花開得正艷,濃濃的年味兒頓時撲面而來。據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北京畫院張楠介紹,梅瓶中所插的梅花是從上海空運而來的二月早春梅,是粉色的,更貼近老百姓。

  雅俗共賞,一直是中國人的審美追求。這次展覽不僅介紹了中國文人所熱衷的風雅之事,諸如讀書、撫琴、觀畫、雅集;還有借物言志的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表達中國人寓情山水的自然哲學。同時,展覽還介紹了市井百姓的傳統習俗,例如對忠孝禮義的看重、對宗教信仰的信奉、對吉祥長壽的祈願、對子孫滿堂的期許,以及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戲曲歌舞與生肖紀年。市民朋友們既可以從《暢春修禊》中體味清末民初北京畫壇的雅集盛況,也可以借吳昌碩、陳師曾、齊白石的梅蘭竹菊看文人戲墨借物言志,還可以賞《壽桃》《百子》琢磨畫家以繪事寓意吉祥,才思巧出。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北京畫院從院藏作品中甄選出110余件書畫經典之作,其中尤以齊白石的《歲朝圖》最符合主題。“每到歲末年初,提筆繪一幅《歲朝圖》,是國畫大師齊白石的過節方式。”張楠説,歲朝是指大年初一這一天,畫《歲朝圖》的習俗其實從宋代就已開始,“當時會畫一些冬天沒有的植物,象徵著春天就要來了。到了清代以後,宮廷畫師會畫一些有吉祥寓意的歲朝圖。”張楠介紹,齊白石的這幅《歲朝圖》就把宮廷御用的這種習俗引入了民間,繪製的內容也是有著吉慶寓意的佛手和蘋果,“佛手象徵福祿,蘋果象徵平安,畫中還有紅燈籠和鞭炮,都充滿了過節的氣氛。”

  為了讓前來看展的觀眾不覺枯燥,展覽首次嘗試增加了互動性。展覽中不僅會講述“福”字的來歷,還會陳列剪紙的樣式、年畫的拓印、信箋的寄語。觀眾在館中既可以剪一枚窗花,貼在窗上;寫一個福字,粘于門前,請福祿平安到家;更可以寄一張信箋,送出新年祝福;印一幅年畫,祈願豐收富足。

  春節期間到館的觀眾,有不少人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剪窗花,小朋友們寫下的“福”字雖然歪歪扭扭,但是真切地體會到了中國人傳統的過節方式。老家在內蒙古的網友“暖陽”平時就是一個展覽愛好者,大年初二這天他的選擇就是來畫院看這場主題展覽,“春節除了熱鬧的廟會,還有許多其他可看可玩的,在北京畫院這個展覽,能看到齊白石、于非闇、吳昌碩等人的畫作,還有版畫、剪紙、書法等互動活動,老少皆宜。”張楠説:“家家戶戶寫福字、剪窗花、貼年畫、挂綵燈是我們過去傳統文化中珍貴的習俗,這些年已經開始被慢慢淡忘。這次展覽希望通過多方位互動的方式,帶領觀眾找回‘年’的味道。”(北京日報 記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