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園神州奇珍展亮相北京世園會

2019-04-23 17:42:29|來源:人民網|編輯:程茜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4月23日,位於世園會中國館地下一層《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完成布展工作。世園會期間,這裡將向大家展示300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珍稀植物。

北京植物園神州奇珍展亮相北京世園會

  據介紹,《神舟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面積500余平米,由北京植物園布展完成,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等十余家單位,提供了珍稀植物展品。

北京植物園神州奇珍展亮相北京世園會

  據北京植物園園長賀然介紹:“展覽通過科普與景觀兩部分組成,借助實物、科普墻等手段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特有植物種質資源以及中國植物對世界園藝的貢獻。整個世園會期間將分四期展示華夏大地300余種珍稀瀕危植物,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第一期的主題是璀璨華夏。首批展示的珍稀植物包括綠絨蒿,金花茶,杜鵑紅山茶,石斛蘭,獨蒜蘭,報春、苦苣苔等。後期還將有珙桐、岷江百合、德保蘇鐵等多種中國特色植物陸續展出。”

北京植物園神州奇珍展亮相北京世園會

  “1984年,記載354種植物的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正式公佈, 2004年記載了4408種植物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出版。我們既為名錄中的植物這些記載美好生態的生命動容,又為它們所面臨的生境堪憂。因為每一種珍稀植物,都是一張中國的名片,印刻著溫厚堅強的中國精神。”賀然説,此次展廳內展示的植物均包含在這兩份名錄之內,通過本次展覽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的魅力,也呼籲大家增強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意識,共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這個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偉大事業。

  部分珍稀植物介紹

  全緣葉綠絨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它是罌粟科綠絨蒿屬一年至多年生草本,又稱“黃芙蓉”,全草可入藥。該屬建立於1814年,全屬共49種,除1種分佈于西歐外,其餘均分佈于東亞的喜馬拉雅地區和橫斷山脈,我國産38種。該屬植物多具柔長的絨毛,因此得名“綠絨蒿”。植株體量多樣,花朵色澤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是享譽海內外的珍稀高山花卉。由於較低的種子萌發率及生境的破壞,目前綠絨蒿屬大多數種已處於瀕危狀態。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是山茶科山茶屬金花茶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金花茶組植物是山茶屬植物中唯一擁有金黃色花瓣的種類,具有極高的科研、觀賞及經濟價值,素有“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美稱。1965年中國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先生在廣西邕寧縣發現黃色山茶花,將其命名為“金花茶”。從此金花茶一舉成名,震驚世界。已知的金花茶組植物有42種5變種,除越南北部産10種,其它均産于我國。

  杏黃兜蘭(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蘭科兜蘭屬植物,花大色雅,花期長達40-50天,更加令人稱奇的是其花含苞時呈青綠色,初開為綠黃色,全開時為杏黃色,填補了兜蘭中黃色花係的空白。原産地在怒江流域雲南福貢和瀘水等縣。主要産于中國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和西藏南部。模式標本採自西藏。由中國植物學家張敖羅1979年初次採集;1982年經陳心啟、劉方媛定名的新種。杏黃兜蘭一經發現,便在國際園藝界引起轟動,在香港被譽為“金童”,國際上每株賣價高達8000美元。以致濫挖濫採和走私出境特別猖獗,加上生態環境破壞、産地範圍小、原生種群小等原因,杏黃兜蘭已到了滅絕的邊緣,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物種,具有“蘭花大熊貓”之稱。通過科研人員的努力,2007年國際一級保護瀕危物種杏黃兜蘭成功回歸自然。從怒山移植到深圳的杏黃兜蘭長勢良好,並能正常開花結果和繁殖,杏黃兜蘭野生居群恢復良好。

  杜鵑紅山茶(Camellia azalea),是山茶科山茶屬紅山茶組常綠灌木,又稱張氏紅山茶、假大頭茶。因花似山茶葉像杜鵑而得名,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杜鵑紅山茶于上世紀 80 年代在廣東省陽春縣鵝凰嶂自然保護區被發現,野外物種現只剩近千株,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杜鵑紅山茶具有重要的生態、種質和經濟價值,花大色艷,一年四季均可開花,是培育四季開花型茶花的重要種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