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樂舞集《沉香·伍》5月登陸國家大劇院

2019-04-30 17:38:18|來源:人民網|編輯:程茜

傳統樂舞集《沉香·伍》5月登陸國家大劇院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 (尹星雲)5月21日,傳統樂舞集《沉香·伍》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民族傳統樂舞集《沉香》系列,自2014年推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至今已推出四部。2019年,北京舞蹈學院繼續借助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資助推出《沉香·伍》,並將於5月21、22日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這也是該系列作品首次嘗試完全面向市場的商業演出模式。

  民族傳統樂舞集《沉香》以一台舞蹈集錦的形式,將各地區、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集中展示,借助舞者專業性的身體,來呈現中國不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積澱的獨特生命體驗與精神追求,讓這些沉落在時間長河中的舞蹈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該系列最初的理念受益於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鄧佑玲的理念,她關於民族舞蹈文化傳承的倡導,激發了民間舞人傳承與保護各民族傳統樂舞的自覺與責任感,自2014年在時任系主任高度的帶領下推出,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2017年始,現任系主任黃奕華延續這一項目帶領團隊傳承和保護更多的舞蹈文化遺産,並以更宏觀的視角將舞種範圍由中國擴展到世界,嘗試將處於“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傳統舞蹈融入其中。

  該項目啟動至今已經從黑龍江、青海、新疆、內蒙古、貴州、湖北、雲南、四川、廣東、江西、吉林、山東、陜西、西藏、安徽等十五個省份,學習了漢族、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苗族、土家族、普米族、哈薩克族、彝族、羌族、錫伯族、哈尼族、傣族、壯族等十五個民族的五十余支舞蹈。這些珍貴的民間舞蹈藝術既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有助於穩固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學科根基,又成為了舞蹈教學的優質資源,依據學科特點踐行當代高校文化傳承職能,同時還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台難得一見的精品演出,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可以説北京舞蹈學院以中國舞蹈最高學府的責任與擔當,真正身體力行地做到了“活態傳承”。

  《沉香》中這些難得一見的作品都是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傳承與收集的,師生隊伍深入到各舞種起源地的真實生活環境中向當地的老藝人、老百姓拜師學藝;還有將各地代表性傳承藝人請到學院來,進行傳授,將最原汁原味的傳統樂舞傳承給師生。這些精華化作了精彩的舞臺化表現樣式,借助當代年輕人的氣質來演繹他們曾經未去過的古代與遠方,將中國千年舞蹈的氣質和美學顯示出來。這樣的傳承可以説不僅採擷了民間舞蹈藝術的花朵,更是追根溯源到土壤之中探尋到了真正的藝術之根。這些舞蹈中既有國家級、省市級以及區縣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也包括那些還未被賦予這一殊榮,卻仍在當地族群中薪火相傳的傳統樂舞。

  《沉香》同時還是一個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傳播者,推出至今五年來曾在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希臘、古巴、羅馬尼亞等11個國家,上海、廣州、內蒙古、江西、河北等地30個城市,進行了近70場演出,這其中其中包括國際交流演出,也包括傳統舞蹈文化交流演出,還有社區服務惠民演出,以及舞蹈類高校交流演出、中小學普及性演出、革命老區巡演等。同時,《沉香》作為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係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實踐項目之一,2018年還獲得了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即將在5月21日、22日登陸國家大劇院的《沉香·伍》依然借助專業性的身體,來呈現不同族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積澱的獨特生命體驗與精神追求。演出由十四支傳統的民族樂舞構成,分別選自北京、山東、雲南、海南、廣西、安徽、新疆六省市自治區,包括漢族、哈尼族、黎族、瑤族、維吾爾族、藏族、納西族、傈僳族八個民族的舞蹈。

  為服務於首都文化建設,發揮首都文藝資源優勢,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沉香·伍》將非物質文化遺産“京西太平鼓舞”納入其中。同時還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塞爾維亞的傳統舞蹈納入其中,力求在全球化的視野下,通過橫向比較來重新反思並定位中國民族舞蹈的發展現狀。

  北京舞蹈學院民族民間舞系主任黃奕華表示:“我們深信雖然身處不同的國度與民族,但人類熱愛和平、追求美好的願景是共同的,是可以被不同文化圈的人們所共享的。我們希望能在比較中,激活這些凝練著前現代社會文化符碼的藝術形式,努力使其在當代生活中發揮出新的價值,進而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自己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