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海綿城市”37個工程完工

2019-06-04 09:17:41|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本報記者 朱松梅

  “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這樣的海綿城市建設願景,已經漸漸在通州19.36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內成為現實。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已有37個項目完成了海綿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內澇風險,涵養水源。此外,還有42個項目正在建設,55個項目預計今年啟動建設。

  超七成雨水可就地消納

  提起“海綿城市”,月亮河城堡小區的居民一點兒都不陌生。過去一年,海綿化改造一直在小區中緊鑼密鼓的推進,廣場、綠地、人行道……小區裏不少設施都因之而變。如今,改造已近尾聲,將在今年汛期迎來第一次“考試”。

  月亮河城堡臨水而居,被運潮減河和北運河三面環繞。“地勢低窪,下雨時不但沒法兒及時把水排出去,外面的水還直往裏頭灌。”居民李超越告訴記者,“小廣場積水尤其嚴重,老人孩子雨天都不敢去。”

  眼下,小廣場已經變作了一塊會“喝水”的大海綿,硬化地面換成了透水混凝土,地下深挖了一座蓄水池,可容納200立方米雨水。廣場四週還開闢了一圈草木茂盛的綠化帶,學名植草溝,能夠把四週匯集的雨水進行滯留、蓄存、凈化。植草溝中設置了幾組生物滯留池,可暫時儲存雨水,等暴雨過後再排出。

  在月亮河城堡,像這樣的海綿措施還有很多。停車場和人行道重鋪地面,改造成了透水停車位;通過微地形改造,原本位置較高的綠地成為集納雨水的凹地;光禿禿的土地種上了耐澇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凈化和蓄滯雨水……

  在通州,會“喝水”的居民小區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就將有6個小區完成海綿化改造,可保證75%的雨水就地消納,不超過24毫米的降雨量將全部被小區“喝掉”。

  因地制宜選擇“海綿元素”

  “滲、滯、蓄、凈、用、排,是海綿城市改造中的六大措施。具體到工程方式上就更多了,包括透水停車位、透水瀝青路面、生物滯留帶、透水鋪裝廣場、下凹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數十種。”北京建築大學的博士生鄭貴堃説。在通州海綿城市的改造中,他參與了多個項目的方案諮詢。針對不同的建設項目,設計人員會反復現場踏勘,因地制宜量身打造設計方案,添加不同的“海綿元素”。

  就拿屋頂花園來説,它既能提高建築顏值、節省空間,又能駐留雨水、降低氣溫。在通州海綿城市的建設試點工作中,哈佛幼兒園成為首個建設屋頂花園的項目。如今,幼兒園教學樓兩千平方米的屋頂鬱鬱蔥蔥,成為孩子們最愛的地方。然而,這樣的改造措施往往只能用於平頂、公共建築,並不適用於其他居民區。

  改造工程也極為複雜。記者探訪月亮河城堡時,工人正在鋪設透水路面。在路面上深挖近1米,鋪上透水磚、水泥、石子、碎石四層可滲水基質,還要加一層土工布,用於凈化雨水。“完工之後,把一瓶礦泉水倒在路面上,10秒鐘就能完全滲下去。”鄭貴堃説。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通州區已經有37個項目完成了海綿化改造,在建項目42個。此外,還有55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有望年內啟動。

  探索管護辦法和實施導則

  2016年,通州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也是本市唯一的平原試點區。試點總面積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自北運河,東至規劃的春宜路,北至運潮減河,包含正在建設中的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在此範圍內的住宅小區、公共建築、公園綠地、市政道路、河道都將進行相關改造。

  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可借鑒的先行經驗,更沒有可複製的成功樣本。“除了工程改造之外,試點區更重要的使命是探索出一套普適性的改造方案、工藝技術以及管護辦法。”

  目前,通州區發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北京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建設工程運營維護管理辦法》等10余個海綿城市設計導則和管理辦法,大到管護辦法、技術標準,小到植物種類選擇、溢流井高度,辦法中均有涉及。

  預計到2020年,通州區20%建成區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2030年,通州區80%建成區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