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要點 安排90項具體任務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 鮑聰穎)6月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在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通氣會,解讀于近期印發的《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9年工作要點》。記者獲悉,北京今年圍繞功能疏解、支持雄安新區和城市副中心“兩翼”建設、生態、交通、産業、公共服務等方面,重點安排了90項京津冀協同具體任務,其中,19項涉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安排疏解非首都功能14項。
90項任務中涉及河北50項
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今年90個工作要點中,安排疏解非首都功能14項,支持推動雄安新區及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19項,推動生態、交通、産業、公共服務等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36項,深化協同發展改革創新16項,進一步完善推進協同發展工作機制5項。
“這些也都是《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意見》在今年的細化落實”,負責人介紹,國家協同辦確定的年度工作要點中,涉及北京的66項任務、天津的53項任務、河北的71項任務,都已全部納入三地各自工作要點推動落實。京津冀三地各自製定安排的2019年工作要點,涉及彼此的任務,已經充分納入到其他兩省市工作要點和日常工作中。
北京今年90項工作要點中,涉及天津的31項、河北的50項,已分別納入津冀的工作要點和日常工作。天津今年130項工作要點中涉及北京的45項,以及河北今年84項工作要點中涉及北京的45項,也都已吸納到北京工作要點和日常工作。三地工作要點相互“交圈”,比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這項任務既在國家工作要點裏進行了明確,也分別納入了三省市工作要點。
堅持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結合
北京市將緊抓“牛鼻子”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更加講究方式方法,堅持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結合,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確保取得更大成效。繼續嚴格執行2018年版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調整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309家,疏解提升市場50個、物流中心16個。繼續推進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二期、北京口腔醫院遷建等項目建設。統籌用好騰退空間,服務於“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務於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
推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體規劃編制
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落實京冀兩省市《關於共同推進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今年抓好4個“交鑰匙”項目開工建設,把“交鑰匙”項目打造成符合雄安新區需求和標準的高品質工程、精品工程。深入開展4所幫扶雄安學校培訓交流、課程共享等工作,全面啟動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利用北京職業教育及培訓資源,加大支持雄安新區人力資源培訓力度。
此外,推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指導支持北京市屬國企結合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參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生態治理,提高雄安新區承載能力。
助力提升北三縣和周邊區域城市管理軟實力
“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的重要一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我們將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範。”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將落實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通州區總體規劃,完善各組團、各街區規劃。抓好城市綠心建設,完成7000畝綠化任務。力爭綠心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個文化設施項目動工。
在推進城市副中心産業發展方面,將按照産城融合、高品質發展要求,培育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等主導産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加強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逐步推動副中心交通、産業等部分經濟功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向北三縣延伸佈局。與北三縣建立緊密的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通過遠程醫療、緊密型醫聯體、專科聯盟、技術合作等形式,支持北三縣打造優質三級醫院,幫助提升北三縣和周邊區域公共服務水準和城市管理軟實力。
“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有序拉開城市框架,確保每年都有新變化。”北京市發改委協同綜合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進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産品流通圈建設
北京市將推進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首鋼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範産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建設,與中關村科技園共同打造創新鏈、園區鏈。推進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産品流通圈建設,支持市屬國企在張承地區建設冷鏈蔬菜生産基地。加快亦莊·永清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特色園區和科技園區建設,推進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