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打造紅色旅遊精品村
本報訊(記者 陳強)夏日的十渡,正是旅遊旺季。從核心景區向北沿馬安河驅車五分鐘,就到了遠近聞名的“抗日模範村”馬安。在這個小山村,村民們正籌劃用豐富的紅色文化當鑰匙,開啟新的致富路,探索“綠水青山變金山”的新路徑。
“馬安讓日本鬼子燒過三回,卻沒出現一個叛徒!”一幅巨大的“老帽山六壯士”彩繪前,村民劉殿山正在為遊客講述抗戰故事。在十渡,提到紅色文化,不得不説馬安。1941年秋,房淶涿聯合縣政府授予這裡“抗日模範村”稱號。1951年夏,中央慰問團又將毛主席親筆書寫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錦旗授予馬安。這兩面紅旗,至今依然被妥善保存著。
身處綠水青山,又有紅色文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馬安村形成以“紅”帶“綠”,以“綠”托“紅”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平西古寨·紅色馬安”休閒旅遊精品村。近年來,經過查閱文件檔案、走訪村內老人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馬安村已初步整理目前村中留有房良縣委和縣政府駐地、南嶺阻擊戰等10余處抗戰遺址,未來,這些經過修復的遺址將被統一打造成紅色文化瞻仰區。
紅色文化瞻仰區只是馬安村打造的“四區兩中心一基地”的內容之一。為優化發展空間佈局,馬安村提出了建設抗戰紅色文化瞻仰區、旅遊休閒農業觀光區、聖泉濕地保護區、高端民宿精品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體驗中心、紅色文化活動體驗中心,以及平西紅色抗戰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在馬安村農業觀光區,佔地200畝的觀光園如今已是一片蔥綠;未來,穿村而過的馬安河,將被打造成濕地,被稱為“黑鸛之鄉”的十渡,有望引來更多候鳥;村裏還騰出了一部分農宅,計劃與專業公司合作開發成精品民俗,帶動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