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 11處京籍文物榜上有名
本報記者 劉冕
昨日,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上宅遺址、雙清別墅、北京站車站大樓等11處京籍文物榜上有名。其中,9處為新躋身國保行列的,還有通州燃燈塔、聖米厄爾教堂兩處與現有國保單位合併。
值得關注的是,四成今年入圍的京籍國保“風華正茂”,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市文物局直言,11處新國保不僅有了最高級別的文物“身份”認定,同時也有了新責任,要按國保的“行為規範”管理使用。下一步,文物部門將逐一為其劃定“保護圈”等,力爭讓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
34處申報項目入圍11處
就北京而言,34處申報項目,11處上榜。其中包括古遺址1處、古墓葬1處、古建築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4處。還有通州燃燈塔併入第六批國保單位大運河,聖米厄爾教堂併入第五批國保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其中,年紀最大的當屬上宅遺址,新石器時代,位於平谷區。最年輕的是1986年的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今年剛33歲。
入圍新國保,難度系數堪比選秀,“中簽率”僅兩成多,北京申報項目略高。國家文物局解釋,遴選標準遵循的原則是“價值優先、品質第一、完善體系、填補空白”。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更側重近現代建築、革命文物的佔比。而古遺址、古墓葬等類別項目入圍,需要填補前七批在構建中華文化特徵上、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方面上的空白。特別是在古建築方面中,通過“拾遺補缺”,使國保單位的內容更豐富,價值更多元。
仨“白丁”越級成國保
9處新國保中,3處沒走“尋常路”,直接從“白丁”身份一躍成為國保單位。其中包括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北京站車站大樓和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
市文物局介紹,第八批國保單位申報渠道有了創新,除了傳統的由縣市報到省,再報到國家,最後參加評審的主要渠道外,不同部委和相關的部門也有權推薦,包括軍隊、國防科工委、各個民主黨派等。這3處中就有類似的“特招生”。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曾表示,這樣的推薦更專業,而且推薦項目整體來説品質也比較高。
數據顯示,第八批國保單位中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佔了30.7%,遠超前兩批。而反映新中國成就的文物此次增加了40處,前七批總和只有22處。入圍的北京項目也有這一規律——新增的9處國保中,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佔了4席。
這4處建築各有特色,其中3處都是對外開放或正在使用中的建築。雙清別墅位於香山公園內,70年前這裡是中共中央的指揮中心,是毛澤東居住辦公的地方,見證了新中國誕生。北京站車站大樓是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週年建設的,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盛讚,北京站等一批建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創舉”。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位於玉淵潭南路,設有專門為小觀眾量身打造的科普類展覽、體驗項目等。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位於房山,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發佈的核工業行業12項工業文化遺産之一。
將量身定制保護規劃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説,會針對每一處新國保的現狀,因才施策,制訂保護和利用規劃,最大限度釋放文物的活力,講好中國故事和北京往事。“一直以來,我們都很精心地管理使用車站,注意做好建築的保養。”北京站宣傳科科長馬建福得知北京站車站大樓成了國保單位後,高興地説,不僅是榮譽,更帶來了責任。作為管理使用單位一定會按照文物部門的要求,做好對建築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下一步,國家文物局還將開展部門合作,破解保護難題,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針對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出臺相關政策。
今年入圍的京籍國保
上宅遺址
醇親王墓
長椿寺
智珠寺
北京湖廣會館
雙清別墅
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
北京站車站大樓
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