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綠意濃

2017-12-21 15:11:43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文章內容

黑龍江自然風光

  光明日報訊:香噴噴的大米飯、口感細膩的溜達雞、甜度適中的藍莓果幹。日前,哈爾濱綠色食品展銷會登陸上海灘,吸引大量上海市民品嘗購買。“黑龍江的生態環境好,生長的農副産品健康營養。以前都是在超市買,這次到家門口展銷,決不能錯過機會。”上海市民張女士説。

  “這是我們第6年在上海辦綠色食品展銷會,一年比一年效果好,人們對黑龍江綠色食品逐漸從認知到認可。”哈爾濱市農委專員徐健説。

  黑龍江農産品素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著稱,是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食品生産基地。近年來,黑龍江省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通過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農業,昔日大糧倉正在成為全國放心大廚房。2016年黑龍江省新增高標準生態農田665.4萬畝,建設“互聯網+”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示範基地1316個。

  為加大黑土地生態保護力度,黑龍江省印發《黑龍江省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方案》,制定《農業“三減”技術指導意見》,新更換標準化噴頭體20萬套,建成國際領先水準的集中配藥服務站4個,新購置水稻側深施肥機械4746 臺,落實有機肥提質增效試驗示範點次221個,覆蓋面積500萬畝。全省農業“三減”示範面積達3054萬畝。

  如今,保護好黑土地使之能夠永續利用成為黑龍江農民的共識。

  在綏化海倫市前進鄉雙泉村,施有機肥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我們將河泥、秸稈和畜禽糞便按比例混合,加入生物菌劑生産出有機肥。種植食用玉米磨大馇子、小馇子、玉米麵,大馇子去年每斤賣到3元,每公頃産量在1.7萬斤左右,毛收入在2.7萬元左右,而普通玉米每公頃毛收入按照去年的價格,也就8000元左右。”雙泉村黨支部書記吳艷龍説。

  綏化市還探索推行新耕作技術,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從打破犁底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入手,大力推進“三·三”輪耕制度。大面積組織實施深松整地,落實農業“三減”面積760萬畝,化肥施用量比去年減少4萬噸。其中推廣水稻測深施肥面積2萬畝,佔全省推廣面積的50%以上。

  農業大市佳木斯充分利用稻田、大田的土地資源,發展蟹稻、鴨稻、魚稻等,通過種養結合、互利互促的綠色種養模式,增加農産品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模式。

  今年,佳木斯市樺川縣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採用“魚鴨蟹稻共育”的立體水稻栽培模式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去除生産成本,水稻每公頃純利潤達4萬元,是普通種植的兩倍,除了水稻,鴨子和魚還能多賣一份錢。”合作社理事長付延飛説。

  在黑龍江省,採用綠色有機方式生産農産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多。目前,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7600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實物總量、標準化生産水準、産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等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綠色食品是黑龍江的優勢,已成為黑龍江現代農業的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黑龍江省農委負責人説。

  來自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統計顯示,目前黑龍江綠色食品省外銷售額超過千億元,産品遍佈全國,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不僅要涵養自然生態,探索實踐綠色種植方式,更要建立安全放心的産品可追溯體系。

  在黑龍江省望奎縣龍娃農業産品生産區,隨手抓起流水線上的一袋稻米、掏出手機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會出現一個信息框。這包大米從選種、育苗、插秧到田間管理、生産加工等所有環節均一目了然。

  “黑土地不僅管糧食安全,還能管好舌尖上的安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公司董事長翟清斌説。

  圍繞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黑龍江省農委下發了綠色有機食品種植標準和生産技術規程,搭建全省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已為600余家企業、合作社提供追溯服務。全省超半數的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及其産品都進入了省級平臺或第三方追溯平臺(記者 趙洪波 張士英)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