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山東省費縣南張莊鄉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開展,遵循“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原則,確立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生産、生活條件;培植特色産業,帶動群眾增收”的扶貧工作思路。通過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就業創業扶貧、黨建扶貧、政策保障等扶貧方式,推進扶貧措施落地,確保貧困群眾得實惠。
發展特色産業扶貧,夯實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基礎。該鄉充分發揮旅遊、農業、鑄造、板材産業優勢,進一步強化幫扶引導,進行金融扶貧助其做大做強。幫助雲瀑洞天景區、鴻森木業、發宏苗木合作社申請富民生産貸1100萬元,打造3處産業、金融扶貧示範點,通過吸納貧困人口就業、設置“扶貧車間”、提供攤位帶動就業、開發旅遊産品輻射就業、流轉土地入股增收以及從收益中直接貼補貧困戶等方式幫助220戶貧困戶脫貧。打造萬畝山楂種植基地、萬畝高標準示範田基地、萬畝花生油料基地、石溝蔬菜種植基地、龍雨黃瓤地瓜生産基地,採用“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帶動貧困戶就業4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推進鑄造、板材等産業升級改造,新建車間及生産線20余條,新增就業崗位500個,可帶動群眾年均增收2.5萬元。
積極申請上級各類資金、項目扶持,完善鄉域基礎設施。圍繞全域旅遊發展,5月份成功申請了6000萬元的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雲瀑洞天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白埠河沿岸旅遊通道、遊客服務中心等,夯實旅遊基礎設施。今年還申請上級各類項目補助資金3000余萬元,修建鄉村道路11公里、生産路20公里,建設中小橋梁4座、文化廣場8處、污水處理廠2處,挖機井、大口井70個;完成“改廁+硬化”1650戶,“戶戶通”硬化7.5萬平米,水庫、塘壩除險加固2處,16個村農網升級改造布點及120戶農村危房改造,打造萬畝優質瓜菜種植基地,有效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
強化指導幫扶,實施電商扶貧及就業創業扶貧。組織開展電子商務及創業就業培訓9次,累計培訓1000余人次,含貧困人口200余人次。為群眾辦理就業創業證120余人,發放就業貸款40余人400余萬元,幫助其實現就業、創業脫貧,輻射帶動貧困人口5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在31個村設立31處網購經營點,配備專職網購代辦員;並依託網絡平臺建立“易萱”生態農場、“費縣山楂”、“紅姥姥”草莓採摘等10余個電商網點進行網絡銷售,帶動400余戶群眾加入電子行銷網絡,共同發家致富,人均年增收5000元。
做好結合文章,實施黨建扶貧。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幫扶作用,今年已爭取幫扶資金50萬元,修建村級道路、廣場等。將扶貧工作納入村級班子任期目標,作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黨員幹部帶富、服務能力,做好“扶貧+黨建”文章。充分發揮“結親連心”包戶幹部“政策宣傳員”、“民情調查員”作用,及時傳達扶貧政策、了解貧困戶需求訴求、幫助制定脫貧措施,利用個人力量進行幫扶救助,累計為貧困戶幫扶資金3萬餘元。(供稿單位:費縣扶貧辦 編輯:王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