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山東平邑縣豐陽鎮北城村現有人口456戶, 1364人 ,2016年貧困戶脫貧58戶、159人,現有貧困戶65戶165人。今年以來,北城村在省政協派駐第一書記帶領下,按照上級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要求,協調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措施,堅持“幹部群眾聯動、資金資源聯籌、機關社會聯幫、生産生活聯興”,著重抓好八項建設,全面打造貧困村脫貧升級版。
一是發展特色産業項目。省政協派駐第一書記按照“五位一體、組團脫貧”的理念,聯合5個村的資源,充分發揮各村優勢,集中選址建設高標準溫室蔬菜示範大棚10個,打造生態觀光農業50畝。項目建成後,優先對貧困戶進行承租,可有效吸收20戶貧困戶通過務工達到脫貧,同時大棚對外出租,年租金收益約2萬元,可用於貧困戶收益的分配。在村委辦公室以及部分村民屋頂安裝光伏板,約300千瓦,實現並網後可實現月增收3.6萬,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
二是建立扶貧就業車間。2016年新建百城勞保手套扶貧就業車間一處,該車間建成後吸納貧困戶就業6人,2017年5月18日縣人社局為扶貧就業車間發放補助獎金6000元。2017年計劃在村內建設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貧工坊,同時,在原來扶貧就業車間的基礎之上,建設2個高規格的扶貧手套車間,可吸收30戶貧困戶到車間務工,實現人均收入4000元,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三是建立電子商務網點。北城村依託農村淘寶,建設電子商務網點一處,主要經行銷售勞保手套、沂蒙霜紅桃、豐陽糕點等特色産品。通過大力培養電子商務“帶頭人”,打造電商創業團隊,實施“電商+基地+生産加工+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了與農戶的利益連結機制,拓寬了農産品銷售渠道,增加了産品附加值,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4月25日開始運行以來,已發貨800余件,交易額20余萬元。
四是建立富民科教講堂。該村紮實開展電商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實施遠程診療和專家輔導,現已舉辦電商、農業特色産業等專題培訓班3期,培訓貧困戶和科技帶頭戶120人次,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互聯網+”的便捷服務。通過開展文化素質培訓,加強移風易俗教育,倡樹文明新風,積極上開展“好事做在婆家,紅花送到娘家”活動,堅持典型引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在“扶智”與“扶志”上深挖潛能。
五是設立孝善養老基金。該村成立孝善養老基金會,保證60歲以上老人子女按照每位老人每月100元的標準交納孝善款,在此基礎上縣扶貧辦每人每月補貼10元,村兩委做到及時發放、到戶到人,確保孝善養老基金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做到讓所有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時,基金使用收支使用情況定期公示,接受各方監督。
六是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該村按照“五通十有”的標準計劃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一處,文化廣場一處,衛生室一處,硬化村內道路和生産路約3.5公里,維修大口井一處,新建攔河壩三處,有效治理紅山河流域環境,提檔升級電網、通信、綠化、亮化等工程。
七是設立扶貧理事會。該村成立由村兩委成員、老黨員、老幹部、村民代表組成的9人扶貧理事會,主要監督扶貧項目實施、資金有效利用、貧困戶納入退出、村集體資産收益分配等,參與扶貧小額信貸的信用評級,愛心眾籌物品的發放等。
八是建過硬實幹隊伍。該村對村級資産和債權債務進行清理,理順往來賬務30余條,清理集體資産3處,做到了家底清。推行“陽光村務”,每月10日對黨務村務財務進行公開,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密切了黨群關係。按照“五必訪”“五必問”要求,省政協派駐北城村第一書記入村來走訪調研了解村民發展意願,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和計劃。
據悉,下一步,該村將繼續以“四聯八建”為抓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供稿:平邑縣扶貧辦 編輯:王雅茹)